跳至正文

听书|专一跟从上帝-2-清教徒简介FOLLOWING GOD FULLY

    Getting your Trinity Audio player ready...

    成圣

    从宗教改革初期开始,罗马天主教对改革宗“唯独因信称义”教义提出的基本反对意见是:它使人“怠慢不敬”
    (《海德堡要理问答》,第64问)。即,教会成员因着相信 这一教义,就不再敬畏上帝,追求圣洁的生活了。但与改教家们一样,清教徒们也坚持认为,“因为凡经真信心植 根于基督的人,不能不结出感恩的果子”,或“伴随救恩的事”(来6:9)。他们坚决认为,圣洁不是称义的先决条件,而是称义的必然结果或果子,他们对这一重要的区别倾注了心力。约翰·欧文写道:“上帝永恒不变的旨意是,所有以某种特殊方式归属祂的人,所有祂定意要在永恒中赐福并以祂自己为乐的人,必然要使他们在此之前成为圣洁。”1
    圣灵在做了最初的、瞬间的重生工作之后,便始终不断地做工使祂的那些新造之人成圣。因此,清教徒在《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中对“成圣”下了经典的定义(第35问):“成圣是上帝的作为,出于祂白白的恩典,使我们整个的人照着上帝的形象被

    1 Owen, Pneumatologia, in Works, 3:591.

    更新,并得以愈来愈能向罪而死,向义而活。”

    成圣的观点
    这一清教徒的成圣观点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成圣植根于上帝的品格或本质。如果不理解上帝的圣洁,就无法理解圣洁,上帝的圣洁表明上帝与祂所创造的一切受造物以及一切的邪恶都截然分开。既然上帝是圣洁的,若没有唯独圣子才能献上的无限且圣洁的祭牲,罪人就不能接近祂(利 17:11; 来9:22)。
    其次,成圣是上帝的恩工,与我们在上帝面前的状态和条件有关。作为信徒,我们自重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在基督里的圣洁状态。就在我们重生的那一刻,我们被上帝称义,在祂面前进入圣洁的状态。这是我们的地位,但我们操练圣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清教徒将此与婚姻相比较。当一对夫妇结婚时,他们就进入了合而为一的状态,但他们真正合而为一需要一生,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实现。因此,当基督徒重生并因信称义时,在上帝面前他就是与基督合一的状态,但在保持每日与基督联合则是另一回事。圣灵逐步引导和帮助信徒在实践中与基督合而为一。这一成圣的工作在今生不会完成。虽然我们在地位上是圣洁的,完全不受罪的惩罚,但只要我们还活在肉身之中,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们就必须每天与罪,尤其是内住的罪,

    进行圣战。
    第三,成圣是全面的(“整个的人”,第35问),以及表现在不断地悔改和向义而活(愈来愈能向罪而死,向义而活,第35问)。成圣过程中的悔改程度保证了信徒的生命持续保持改变,因为正如清教徒所教导的,悔改不仅仅是说“对不起”,它还包括对罪的认识和憎恨,从而产生生命的变化(诗51:1-4),以及认罪和离弃罪(箴28:13)。因此,信徒的整个生命都受到成圣的影响。我们的每一部分都被呼召活出基督的圣洁。

    “由内而外”的工作
    清教徒不仅仅是把成圣放在称义之后(不是之前),因为他们对圣洁的理解与罗马天主教截然不同。在罗马天主教中,在上帝面前我们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我们的行为,即我们做了错事,我们需要开始做正确的。清教徒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们知道,外在的罪恶行为只是内心欲望的表现(雅1:14-15;弗2:3)。仅仅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改变他的欲望,培养出的是假冒伪善、自以为义和冷酷无情。而且,他们指出,那些仅仅试图改变行为的宗教体系往往都是残酷的,是建立在我们所说的负罪感或胁迫基础之上的。不,人心必须转变,对基督更强烈的渴望能遮蔽邪恶的欲望。

    因此,作为牧师,清教徒们视自己为心灵的医者。他们 希望他们的会众全心全意地爱主;他们希望他们真正憎恨自己的罪,而不仅仅是害怕想到上帝对他们的惩罚。换言之,他们看到真正的圣洁和在效法基督上的成长是由内而外的:它始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然后表现为外在的敬虔行 为。

    福音在我们灵魂中的实现
    那么,圣灵是如何使我们的内心发生这种深刻的变化呢?主要是通过福音对我们产生的感动和影响,让我们开始爱 主并愿意走祂的道路。事实上,约翰·欧文写道:“圣洁无非就是在我们的灵魂中植入、书写和实现福音。”2既然如此,它的发生就必然与我们最初得救的方式相同。也就 是说,正如我们靠基督的宝血称义,我们也靠基督的宝血成圣。欧文说:“圣灵实际上将基督宝血的洁净和净化之美德作用于我们的灵魂和良心,使我们摆脱羞耻,勇敢地来到上帝面前。”3因此,借着信心,我们的良心摆脱罪咎,可以不断地爱上帝,这就是圣洁的本质。
    理查德·薛伯斯这样解释:

    2 Owen, Pneumatologia, in Works, 3: 370–71.
    3 Owen, Pneumatologia, in Works, 3:445.

    内心的柔软是通过感知基督的温柔和爱而产生的。基督之血让人心变得柔软……就像我们把冰冷的东西放到火中就遇热融化一样,我们也要把冰冷的心放到基督之爱的火中……。如果你渴望有这样温柔的、融化的心,那么请使用蒙恩的途径,总是沐浴在福音的照耀之下吧。4

    即,圣灵通过向我启示基督,使我的心从天然地恨恶上帝,转为对上帝的真诚热爱。因此,正如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白白的恩典是使罪人的心开始转向上帝的途径一样,它也是信徒的心继续从爱罪转向爱上帝的主要途径。

    与圣灵同行
    成圣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被动地“放手让上帝来做”。 那些靠圣灵而生的人,必然开始憎恨罪,积极地想要杀了罪(神学家称之为“治死老我”)。同样,当他们的心转向对基督的爱时,他们就会想要更多认识祂,效法祂,走祂的道路(神学家称之为 “活出新人”,或“新人的复活”)。他们越是在敬虔上成长,就越加努力地与罪恶争战,追求公义。
    当信徒与圣灵同行时,他就会追求三一上帝的圣洁,寻

    4 Sibbes, “The Tender Heart,” in Works, 6:33, 41.

    求圣灵的恩典,效法天父的品格(未11:44),效法基督的 样式(腓2:5-8),并顺服圣经所启示圣灵的心意(罗8:6)。这种追求包括殷勤使用上帝为祂子民提供的方法,即属灵的操练,来培养圣洁。清教徒将这些操练分为三类:个人操练(阅读和查考圣经、默想圣经、祷告、听道、阅读荣耀上帝的文学作品和灵修日记)、家庭操练(家庭敬拜、属灵交谈和接待客人)和团体中的操练(听道、圣礼,圣徒相交和分别整个主日为圣)。信徒要想在成圣过程中成长,在殷勤地进行属灵操炼时,就必须依靠上帝的圣灵。当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这些方法时,圣灵的工作就是使这些方法对我们有效。

    结论:为永恒而美丽
    约拿单·爱德华兹教导说,圣洁不是一种酸涩、悲伤的东西,而是上帝自己毫无瑕疵的荣美。因此,圣灵成圣的工作就是医治罪在信徒身上的伤痕,使他们成为完全,并长成上帝所喜悦的美丽身形。这是实现新创造的开始,将在我们复活时得以完全。

    26
    得救的确据

    关于恩典和得救的确据,清教徒们花了很多笔墨。他们 将这种确据定义为:确信自己因信属于基督,并将享受永恒的救赎。一个具有确据的人不仅信基督的义是他的拯救,而且确知他所信的,就是他因基督的缘故,被天父怜悯得 蒙拣选、爱和赦免,这位基督为他而死,且继续在天上为他代求。个人的确据都体现在其果子中,如与上帝亲密的关系、孩童般的信靠、甘心顺服、渴慕上帝、因基督的缘故在三一上帝里有无以言表的喜乐和平安,以及渴望通过完成大使命来荣耀上帝。

    威廉·帕金斯谈确据
    关于确据方面最著名的清教徒作家之一是威廉·帕金斯。帕金斯关于信心确据的著作为十七世纪以及《威斯敏斯特 信条》第十八章确定了方向。他在1580年代末和1590年代写了几本书,解释一个人如何知道自己得救,例如:《金链 : 或 神 学 描述》 ( A Golden Chaine : Or, The Description of Theologie):包含救恩与定罪的因果次序;

    1《论人是处于定罪还是恩典状态》(A Treatise Tending unto a Declaration, Whether a Man Be in the Estate of Damnation or in the Estate of Grace);《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良心案例:人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为上帝的儿女》(A Case of Conscience, the Greatest That Ever Was:How a Man May Know Whether He Be the Childe of God or No);《论良心:其性质、特性及差异:获得并保持好良心的方法》(A Discourse of Conscience:Where Is Set Down the Nature, Properties, and Differences Thereof:As Also the Way to Get and Keepe a Good Conscience);以及《芥菜种:救赎果效中最小的恩典量器》(A Graine of Musterd-Seede:Or, the Least Measure of Grace That Is or Can Be Effectuall to Salvation)。2
    帕金斯通过他的多部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根据基督的救赎工作,在自己的良心中寻找哪怕是最微小的有关拣选的证据。帕金斯认为,这种努力是牧师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保持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责任在“圣所的平衡”。3罪人必须看到上帝不变的旨意如何推动人的意志,以及如何在上

    1 William Perkins, A Golden Chain, in The Works of William Perkins, ed. Joel R. Beeke and Derek W. H. Thomas, 10 vols.(Grand Rapids: 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06), 2:lxx.
    2 所有这四篇论文均可在《帕金斯作品集》第 8卷中找到。
    3 Irvonwy Morgan, Puritan Spirituality (London: Epworth Press, 1973), ch.2.

    帝的圣约中寻找被拣选和接纳的证据。他们还必须学习,作为选民怎样活在这个世上才能确保自己被拣选。

    确据的根基
    帕金斯提出了三重根基:(1)福音的应许,包含在上帝的盟约中,并通过基督所流宝血,作为圣约之血,得到确认或批准;(2)圣灵的见证,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以及(3)成圣的果实。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根基都取决于圣灵的光照和应用,都十分重要,以至于帕金斯称它们为“天堂大门赖以转动的枢纽”4。信徒应当从这三个根基或三个证据类别,寻求尽可能大的确据,不断在确据中成长。
    上帝的应许始终是确据的首要根基。当我们凭着信心接受上帝的应许时,它就会结出成圣的果子,并通过圣灵的见证在我们的心中得到确认。信徒有时在自己的经历中,可能难以发现其中一个或几个根基。圣灵的见证尤其如此。在圣灵的见证中,圣灵通过上帝的圣言与信徒的心一起有力地同证基督属他,他也属基督。然而,帕金斯指出,信徒不应该因此而感到沮丧,因为即使圣灵见证的感受不够深刻,不足以使自己信服得蒙拣选,但圣灵工作的效果仍

    4 Perkins, Commentary on Galatians, in Works, 2:260.

    会在成圣过程中显明出来。
    帕金斯在他的著作中列举了各种成圣的记号或工作,信徒可以依靠圣灵来增加自己的确据。列举如下:

    (1)感受到我们的缺乏,及内心每次因犯罪得罪上帝而有的愁苦。(2)与肉体争战,即抵挡、恨恶肉体不 敬畏上帝的一举一动,并为此忧伤,感到它们的沉重和 拖累。(3)热切而强烈地渴求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功德,以获得永生。(4)一旦得到,就视其最珍贵的宝物(腓 3:8)。(5)敬爱传讲上帝圣言的牧者,因他是牧者,也是基督徒。因他是基督徒的缘故,如果需要,愿意与他一起流血。(太10:42;约一 3:16)(6)恳切、流泪地呼求上帝。(7)渴望并热爱基督的再来和审判的日子,到那日就不再有罪恶。(8)逃离一切犯罪的机会,认真努力地活出新生命。(9)坚持不懈地做这些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5

    帕金斯教导说,如果一个信徒哪怕是最低程度上经历过这些恩典记号中的一些,他就可以确信自己正在被上帝的圣灵洁净。对于那些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人来说,所有这

    5 Perkins, A Golden Chain, in Works, 6:262–63.

    些记号都很陌生或“不自然”。相应地,由于救赎的整个金链,包括拣选、呼召(有效的呼召)、信心、称义、成圣和永远得荣耀,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信徒“在自己的内心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他已经拥有部分,也必在所定的时候拥有金链其余一切的益处。”6

    三一论框架
    帕金斯迫切意识到,有必要将所有恩典的标记都置于三 一论的框架内。他在4章7节的注释中写道:信徒“通过特殊的知识认识上帝,从而确信基督的父上帝就是他们的父;基督是他们的救赎主;是圣灵使他们成为圣洁。”7一切确信都合乎基督论。它以基督的功德为基础(约一2:12注释),因信祂而得着(约一5:4注释),在成圣的过程中以祂为榜样(约一3:3注释)。8确信也基于基督所赐圣灵的膏抹,所有信徒都有份于其中。约翰在《约翰一书》2章 20节、27节中提到的“恩膏”或“膏抹”,帕金斯认为是指我们从基督那里领受的上帝圣灵的恩典,也是旧约用圣油膏抹的应验。9

    6 Perkins, The Whole Treatise of the Cases of Conscience, in
    Works, 8:153.
    7 Perkins, A Case of Conscience, in Works, 8:609.
    8 Perkins, A Case of Conscience, in Works, 8:602, 611, 605.
    9 Perkins, A Case of Conscience, in Works, 8:603–4.

    总之,信徒通过查验在自己内心和生命中这些得救恩典的记号,可以确定自己是否为天父上帝的儿女,因这些恩典的记号是从基督流出,并藉著圣灵在他里面生发的,这圣灵与信徒的良心同证信徒是上帝的儿女。

    总结性应用
    通过帕金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努力确认自己所受的 呼召和拣选,在今天仍然至关重要。在圣灵光照的恩典下,从上帝的应许、圣灵的见证以及得救和成圣恩典的记号中,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确据。

    27
    信徒的坚忍

    与上帝和好的可能性以及面对死亡时的确据,是马丁·路德困惑的核心,也是促成宗教改革的原因。类似的问题一直持续到清教徒时代,尤其是,真正的信徒能从与基督的联合中跌落,最终受到诅咒吗?清教徒们知道这个问题在教牧方面的重要性,他们反复强调地回答:不是!

    真正的圣徒必将坚忍到底
    约翰·欧文在他的《对圣徒坚忍教义的解释和确认》
    ( Doctrine of Saints’ Perseverance Explained and Confirmed,1654 年)中总结了清教徒这一教义的一些主要 原因,以及清教徒为何如此坚定地捍卫它。他在信中写道:
    为了使你和上帝的所有圣徒都能享受到平安和安慰, 即相信上帝永恒之爱是永不改变,相信祂必持守祂的应许,相信祂藉着祂的圣子之死所立的盟约不可改变,相信基督所赎买的果子必定会赐给所有祂为之而死的人,相信凡真正关心这些事的人都必得蒙保守,以致得救——这就是我现在恳求和争辩的目的。1

    1 Owen, The Doctrine of the Saints’ Perseverance Explained and

    换言之,欧文坚持一种强烈的三一论信仰,即上帝在我
    们身上开始的工,祂必要成就(腓1:3-6;彼前1:3-5)。
    首先,天父已经定意并应许要将祂的子民拯救到底。祂 的本性非易变,而是无法改变、持续不变、稳定不变。因此,祂的旨意和应许是稳定而不变的。它们并不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景况。相反,祂的旨意决定了我们所有的景况。因此,当我们读到谁也不能从祂手里把信徒夺去时(约10: 27-29),我们可以相信上帝的这些应许。
    其次,耶稣基督已经实现了圣约。作为我们的赎罪祭,祂为所有子民赎了罪,满足了上帝的公义和律法的要求。作为我们伟大的大祭司,基于祂的亲自献祭,如今祂在上帝的右边有效地代求。既已用自己的血赎买回自己的子民,祂就必拯救所有天父赐予祂的人,祂绝不会使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目的落空。
    第三,圣灵奉差遣专门使信徒与基督联合,内住在他们里面,使他们效法基督的形象。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
    (弗1:14)。但是,如果受圣灵印记之人最终会离弃,那么圣灵会是怎样的凭据呢?如果祂真的使信徒与基督联合,那么信徒的离弃就相当于从基督的身体上砍掉一个肢体,这是不可想象的。

    Confirmed, in Works, 11:5–6.

    这里有三点需要简要说明。首先,纵观圣经和教会的历 史,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人叛教或背弃对基督的信。然而,这并不能证明圣徒能从救恩中坠落,只能证明那些背道者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信徒。其次,清教徒教导我们,真正的圣徒可以暂时表现出背弃的样子。信徒会跌倒。他们可能会陷入罪中,但不会永远活在罪中。欧文指出这种区别,他说:非信徒和信徒的区别在于,非信徒心甘情愿与罪纠缠,而罪纠缠信徒时,并非出于信徒的甘心。第三,同样,他们因此认为,信徒肯定会因缺乏确据而苦恼。虽然上帝认识并保守那些属于祂的人,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坚忍是一项艰苦的操练。我们与罪争战,努力在圣洁中成长,并保持信靠。坚忍并不等于碌碌无为。

    “坚忍”教义所受到的反对
    这一教义过去和现在都不乏诋毁者。他们声称这一教义
    (1)不合乎圣经,(2)不切实际,(3)不圣洁。

    (1)他们认为这不合乎圣经,是因为例如在《希伯来书》 6章1至8节和10章26至39节中有关“离弃”的经文。 清教徒的反驳是,新约书信是写给全体会众的,也与全体会众有关,在上帝的禾场上,麦子中总有稗子。因此,这种警告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读到许

    米乃和腓理徒的“错谬”或偏离真道(提后2:17- 18),然后直接读下一节经文:“然而,上帝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识谁是祂的人。’”(第19节)
    (2)他们称,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谁有能力信靠到底 呢?清教徒的回答是,我们蒙保守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上帝的大能(彼前1:5)。
    (3)反对者认为,这是不圣洁的,因为它消除了信徒过 圣洁生活的动力。清教徒指出这是另一个误解。来使我们与基督联合的圣灵,也来使我们效法祂的形象。祂是圣洁的灵,能够使信徒在忠心和圣洁中成长,从而能坚忍到底。此外,这一教义对于促进对上帝的真爱至关重要。托马斯·华生这样说:“基督徒的主要安慰取决于这一坚忍的教义。剥夺了这一点, 你就会损害宗教, 切断一切欢快努力的关键。”2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教义,我们就会灰心丧气,无法带着福音的自由和爱接近上帝。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顺服。上帝的慈爱和安慰的应许不是纵容而 是摧毁我们心中罪的力量。

    2 Thomas Watson, A Body of Practical Divinity, in The Select Works of the Rev. Thomas Watson (New York: Robert Carter & Brothers, 1855), 186.

    28
    天堂——爱的世界

    清教徒往往是心怀天堂的一群人,他们认为自己就像班 扬笔下《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一样,是通往天城的天路客。他们对安息和应许赐给上帝儿女的荣耀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并写下大量的著作,因此我们可以从许多的著作中获得关于末世的广泛论述。在本书的结尾,介绍约拿单·爱德华兹(1703-1758年)似乎是合宜的。他是一位清教徒,但并非生于清教徒的时代(他出生于十八世纪),且并非处于他们所在之地(他在新英格兰),而在清教主义运动在英格兰几乎已经消亡之后。
    1738年,在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爱德华兹就《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进行了一系列讲道,最后一篇题为“天堂是爱的世界”。在这篇讲道中,他将天堂描述为上帝的花园、殿宇、圣殿和上帝所在的厅堂。他总结道:

    这使得天堂成为爱的世界;因为上帝是爱的源泉,就像太阳是光的来源一样。因此,上帝在天堂荣耀的同在让天堂充满了爱,就像晴朗的日子里太阳照耀半个地球使

    之充满阳光一样。1

    这幅图画特别取自《启示录》第21章和第22章,在这两章中,上帝和羔羊的荣耀之光充满了新耶路撒冷,驱散了一切黑暗。上帝的爱与荣耀之光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感到圣洁和幸福。因此,那里的每个人都变得全然可爱;天堂里没有一点邪恶或罪,不受一点污染。
    在那里,教会将作为身穿洁白细麻衣、无玷污、无皱纹的新妇呈现在基督面前(弗5:25–27)。当上帝的爱从上帝流向教会的元首基督,并通过祂流向所有属于祂的人时,新郎和新妇将彼此喜悦。当上帝的爱在回应的爱中发出光芒时,圣徒和天使,即天上一切的居民都将因祂而欢喜。天使和圣徒在神圣之爱的沐浴下,也将完美地彼此相爱。爱德华兹说,换言之,我们将像上帝花园里的花朵,在上帝爱之阳光下舒展、绽放,散发出属天的芬芳:

    所有人都将仿佛敞开胸怀,站在荣耀之上帝、爱之泉源旁,接受从那里倾倒而出的爱,就像地上的花朵,在宜人的春日里敞开花瓣,迎接太阳的温暖和光辉,并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出美丽和芬芳。每一位圣徒都是上帝花

    1 Edwards, “Charity and Its Fruits,” in Works, 8:369.

    园中的一朵花,圣洁的爱是他们散发出的芬芳和甜美的
    气息,他们用这种气息充满了天堂。2

    爱德华兹在这里所设想的,是那爱上帝的属天的种子,在基督徒重生时最初植入他们心中,现在得到完全绽放。这粒小小的种子让信徒们现在就渴望圣洁并与主同在。但到了那日,所有属天的愿望都将得到满足,对上帝的爱也将得以完全。
    爱德华兹以典型的清教徒方式,将这一天堂愿景应用于他的听众。在谈到未信者时,他恳求他们思想他们将错过的一切。因为与此形成可怕对比的是,他们将面对地狱,一个没有爱、一切都充满仇恨的世界,那是上帝审判的可怕深渊。至于信徒,他呼唤他们恳切地寻求天堂,双眼殷切带着盼望,而对这个堕落的世界心生厌倦。爱德华兹敦促信徒们不要沉溺于尘世的追求,而要时刻思念天堂:

    如果不常常思想天堂,就不可能时常恳切地寻求天堂。因此,将你此时的思念和默想转向那个充满爱的世界,转向居于其中的爱之上帝,以及转向那位升天并坐在上帝右边的基督,并那个世界所赋予的幸福享受。多与上

    2 Edwards, “Charity and Its Fruits,” in Works, 8:386.

    帝和基督交谈,没有他们,天堂就不是天堂。3

    亲爱的信徒,我们的家园天堂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过一种充满爱的生活。这才是那些心中怀有天堂爱的种子之人的生活方式。

    3 Edwards, “Charity and Its Fruits,” in Works, 8:395.

    第五部分

    基督的新妇

    29
    教会和敬拜

    宗教改革为敬拜带来了一场革命。在中世纪,教会将敬拜的焦点放在祭坛和基督死在十字架的形象之上。神父一边吟诵拉丁语——一种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懂的语言,一边施行复杂的仪式向上帝献祭。在许多方面,清教徒仅仅继续延用由马丁·路德开创并由约翰·加尔文完善的敬拜改革。改教家们废除了对人造画像、圣物和圣礼的敬拜,而按照上帝自己在诫命中的规定,将敬拜的焦点透过基督重新放在对上帝的简朴敬拜上。

    在敬拜中认识上帝
    清教徒最基本的敬拜原则是认识真上帝。威廉·帕金斯说:“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上帝时,就不可能对祂有正确的敬拜,我们要么在敬拜我们脑中的偶像,要么在敬拜鬼魔。”1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上帝的完美——祂的全能、全知和全善时,我们才能看到,唯独祂配受我们全心全意的敬拜。因此,敬拜者必须接受上帝圣言的教导。

    1 Perkins, A Warning against the Idolatry of the Last Times, and an Instruction Touching Religious or Divine Worship, in Works, 7:477.

    清教徒也明白,若非藉着中保耶稣基督,我们无法就近 上帝。我们得罪了上帝。祂乃是圣洁的烈火(来12:28– 29)。靠着圣灵的帮助,我们要亲近祂,必须信靠基督的宝血和祂的代求来为我们打开蒙悦纳的道路(来10:19–22)。这样,我们就可以凭清洁的良心和极大的喜乐敬拜真上帝。因此,敬拜与福音的传讲是分不开的。

    敬拜的规范性原则
    由于敬拜的目的是取悦上帝,清教徒教导说,教会必须按照上帝圣言的吩咐来敬拜上帝。这是改革宗信仰的一个特点。大多数其他传统教会的基督徒认为,只要不与圣言相抵触,我们可以在敬拜上帝时添加一些元素。然而,清教徒指出,圣经教导我们当按照主的吩咐敬拜上帝(出 25:9;39:1),不可加减什么(申12:32),也不可相信我们的内心或传统的引导(数15:39;结20:18;太15:9)。上帝不喜悦未经授权的“私意敬拜”,因为这样祂的圣洁得不到尊荣(未10:1-3)。
    公共敬拜有一些实际或外在的要求,清教徒认同这些。 我们在一个建筑里聚会,使信徒有温暖而干燥的环境,但我们绝不能认为这座建筑物是一个圣地。我们穿着合宜,来遮盖我们的身体,但我们不可以为着装使我们分别为圣,或使我们得蒙上帝的悦纳。

    清教徒敬拜的焦点不是物品和仪式,而是通过聆听上帝 的圣言,赞美上帝的圣名,祈求上帝的恩典,和领受上帝的 祝福,在基督里归荣耀与上帝。讲道是整个敬拜过程的核心。清教徒牧师带领他的会众,为会众的需要、为国家,以及福音传遍地极做实质的、恳切的祈祷。清教徒喜欢唱诗,并在
    《诗篇》中发现了上帝所默示、赐给所有时代教会的一部赞美诗集(弗5:19:西3:16)。几个世纪以来,修士和神职人员一直用拉丁语唱《诗篇》,宗教改革使整个会众成为 “唱诗班”,并将《诗篇》翻译成普通民众的语言。威廉·埃姆斯(William Ames,1576-1652年)褒奖了唱诵
    《诗篇》,因为“它给敬虔的心带来了一种甜蜜的喜悦”,它能使人有“更清晰和专注的默想”,并更加深“彼此建造”。2

    讲道——敬拜的核心
    中世纪教会的敬拜围绕可见的形象和仪式动作,而清教徒则将敬拜的焦点放在阅读和传讲上帝的圣言上。在会众面前,大段诵读经文。讲道是清教徒敬拜服事的亮点。讲道通常持续大约一个小时,包含几个教义或教导的要点,

    2 William Ames, Conscience with the Power and Cases Thereof (London: by E. G. for I. Rothwell, T. Slater, L. Blacklock, 1643), 2:43.

    还有许多付诸实践的应用。教会成员们经常在礼拜之间回顾和讨论证道中的教义和应用,并在周间进行“圣洁的交流”,即在家庭敬拜中与家人和朋友谈论与上帝有关的圣洁事情。理查德·薛伯斯说:“圣洁的交流和美好的言辞带来了如下的好处:一件事引出另一件,继而引出更多,直到最后心灵对属天事物的思考和默想充满温暖和热情。”3通过在周间互相鼓励,清教徒们延伸了对上帝的敬拜,使万物在上帝面前都变得圣洁。

    3 Sibbes, “Bowels Opened,” in Works, 2:133.

    30
    圣餐

    圣餐这一圣礼是宗教改革期间辩论十分激烈的话题。罗马天主教徒坚持认为,饼和酒的本质变成了基督真实的身体和血(圣餐变体论,transsubstantiation)。路德派的基督徒拒绝这个教义,但仍然教导说,基督实际存在于圣餐的元素里,或同在于圣餐的元素。路德说,基督实际 “在饼内、与饼同在、或在饼下”,而饼仍然是饼(圣餐合质论,consubstantiation)。乌利希·慈运理(Ulrich Zwingli)等人则说,圣餐只是对基督之作为的记念。还有些人甚至说,这种外在仪式对灵性并不重要。然而,改革宗信徒跟随加尔文的脚踪,相信在主的圣餐中,基督以属灵的方式与信徒同在,信徒靠信心相信基督是“真正永生的粮食”。根据改革宗教会的礼仪,接受基督是让我们的心 “不要贪恋这属世的吃喝,乃要渴慕在天上的粮食,在那里有基督耶稣在天父的右边作我们的中保。”1耶稣基督极其谦卑地降临,以五官可感知的层面与祂子民相见(他们听到圣言的传讲,他们触摸饼,看见、闻到并品尝到饼和

    1 “Form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Lord’s Supper,” in The Psalter (Grand Rapids: 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06), 2:lxx.

    酒),如此,当他们凭信心专注基督时,基督便使他们满
    心向往在天上与祂同坐并相交。
    清教徒接受了改革宗对圣餐的观点,并发现圣餐是个美
    好的机会,可以见到复活并升天的基督。司提反·查诺克
    (Stephen Charnock,1628-1680)说:“比起任何其他宗教行为,这种举动与上帝有更深的相交……。我们与一个人的亲密相交,莫过于与他同坐在桌旁,共享同一个饼和杯。”2与主耶稣同坐在桌前共进晚餐,清教徒将领受圣餐视为对羔羊婚宴的预尝(启19:9)。

    圣餐的元素
    虽然圣餐是与基督的属灵盛宴,但清教徒认为它由我们可以触摸和品尝的物质元素组成。既然我们不仅是属灵的,也是有感知的受造物,上帝就赐给我们饼和酒,以便使上帝圣言中看不见的含义可以通过可见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然而,可见的事物不应夺去我们对属灵事物的关注。因此,清教徒除去了圣餐中人为添加的东西,并将其恢复到基本的圣经模式,以便基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如信徒吃饼喝酒一样,当他们与基督相交时,就因信而接受基督和祂的一切恩惠。

    2 Charnock, A Discourse of the End of the Lord’s Supper,in Works,4:407.

    不同的教会以不同的方式领圣餐,清教徒们就如何合宜地实施和领受圣餐进行了辩论。对于大多数教会来说,领受圣餐者坐在一张桌子旁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几乎最类似于其最初的设立。对于一些教会来说,这些元素可以送到坐着的会众面前。一些清教徒的教会每周都领圣餐,但大多数每两三个月领一次。

    属灵的领受和领受圣餐者
    对清教徒来说,更重要的是领受圣餐的属灵形式。一些 清教徒将圣餐视为归信的圣礼,并鼓励那些热切寻求救恩的人参加。然而,大多数清教徒认为,只有那些知道基督教的基本真理并自称在基督里有得救信心的人才能领圣餐。
    然而,清教徒不要求在领受圣餐时必须完全确信蒙恩和得救。他们敦促“软弱和怀疑的基督徒”领受圣餐。正如托马斯·华生(Thomas Watson,1620-1686)说:“软弱的信心可以抓住坚强的基督。”3同样,圣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信徒吃喝为要记念基督,巩固他们软弱的信心。

    圣餐的预备、参与和反思
    由于圣餐是与圣洁上帝属灵相交的机会,清教徒呼吁基

    3 Thomas Watson, The Lord’s Supper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2004), 73.

    督徒将思想和情感投入其中,避免只是走过场。他们应该默想基督的死,省察自己的信心、爱心以及是否顺服基督的命令,以此来预备自己。
    吃饼喝酒,必须与活泼地信靠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工作相结合。约翰·欧文说:“我们在这个仪式中努力的目标是,要看到……被高举的基督;就是祂在木头上亲自承担我们的罪。噢,愿上帝在这项仪式中向我们的心展示祂!”4领受者当将基督的宝血应用在他属灵的需要上,从而获得饶恕、安慰并成为圣洁。敬拜结束后,信徒当反思基督如何与祂相遇,并珍惜所领受的恩典。他也当靠主所赐的力量,回到这个世界上完全为祂而活。

    圣餐——圣洁的筵席
    清教徒把圣餐当作是神圣的筵席——记念的筵席(因此 耶稣呼召“……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11:24)、巩固的筵席(为要巩固我们软弱的信心)、立约的筵席
    (上帝和祂的子民彼此立约)、 爱的筵席(信徒承认“我
    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一4:19)和见证的筵席
    (通过领受,我们向整个教会承认基督是我们得救的唯一
    指望)。当基督成为圣餐的中心时,这圣餐是何等的盛筵!

    4 Owen, “Sacramental Discourses,” in Works, 9:582.

    然而,清教徒也警告说,不要把圣餐放得高于上帝圣言的宣讲。另一方面,他们确实承认,有时基督在圣餐中变得特别宝贵。但是,正如他们所说,“圣礼的保证”并非脱离上帝的圣言,也不超越上帝的圣言。罗伯特·布鲁斯
    (Robert Bruce)说得最好,他说,我们在圣餐中所得到的基督,与在上帝圣言中的没有不同,即使有时我们“在圣餐中更加享受祂”。圣餐从来不是取代圣言,而是对圣言的补充,因此圣餐的实行不能脱离圣言的传讲。

    圣餐中额外的属灵益处
    清教徒期望从圣餐中得到什么益处?圣餐使基督徒坚定地相信耶稣基督的拯救之死,并增强了他们的确信。因着信,藉着与基督联合,他们不断得到上帝新的恩典,以至基督更新他们,并更有力地在他们的生命中掌权。圣餐不仅在头脑中提醒他们,而且在情感上能激发他们对基督的爱、对罪的憎恨、对上帝怜悯的感恩和对遵行祂旨意的热情。
    领受这一圣餐是真基督教会的一个显著标志。它把信 徒们团结在一起,因为他们同享一个饼,作为与同一基督联合的标志。这个圣礼还向世界传扬基督,因为会众中的非 信徒会观察到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对基督徒的生命是多么重要。在许多方面,圣餐荣耀基督,因为它启示了基督,并显明祂

    始终与祂的教会同在。

    31
    教会职分和治理

    今天大多数人很少思考他们的教会是如何治理的,以及圣经如何教导此事。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人们却并非如此。罗马天主教长期以来将地上至高无上的权力交到教皇手中,使他成为基督在地上的“代牧”或代表。教皇的权力通过各种“主教”的神职人员层级制度得到扩展: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教士、大执事等。1534年,当亨利八世国王将英格兰教会从罗马教皇手中分离出来时,教会的权力转移到了英国君主、大主教和主教手中。因此,教会受制于地上的“领主”,他们毫不犹豫地使用强制武力来迫害那些不愿遵从其教义、实践和制度的人。

    教会职分
    尽管一些清教徒继续支持由主教(主教制)管理教会,大多数清教徒承认在新约中,翻译为“主教”或“监督”的词并不代表一个独特的权力职分,而是“长老”的另一个称呼而已(徒 20:17, 28;多1:5, 7)。将主教或教皇置于长老之上,就是擅自闯入使徒的职分,而使徒是“非凡的牧者”,拥有特殊权柄,在教义上完全无误。更重要的

    是,它干犯了主耶稣基督的权柄,只有祂是教会的君王和 元首。惟有基督有权掌管人心,指示他们如何信靠和敬拜。根据清教徒的普遍解释,教会中有两到四个基本的权力职分。那些主张四个职分的人,如加尔文,根据《以弗所书》 4章11节提到的“牧师和教师”,将神学院或神学校中的博士或教师(神学教授)与地方教会负责圣言的传道者区分开来,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长老和执事。那些教导有三个职分的人,这是大多数的观点,要么将教师与牧养的职分合并为“圣言的服事者”,此外还增加了长老和执事;要么他们保持教师的独立职分,并将牧师视为有特殊呼召传道的长老。少数清教徒只相信有两个职分,即长老/监督和执事,基于《腓立比书》1章1节和《提摩太前书》3章1-13节,长老担任不同分工。例如劳伦斯·查德顿说,一些长老致力于圣言的服事(提前5:17)。在这些服事者中,有些是“牧师”,主要劝勉人们成圣和实行圣礼,有些是“教师”,主要教导人们学习纯正的教义(弗4:11)。其余的长老,虽然不是圣言的服事者,但在教会的治理和惩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与牧师和教师一起劝诫不守规矩的人,鼓励忠心的信徒。执事在教会中分发慈善的救济以帮助贫困者,并得到妇女,尤其是寡妇的协助。1

    1 Laurence Chaderton, A Fruitfull Sermon, Vpon the 3. 4. 5. 6.

    1. & 8. verses of the 12. Chapter of the Epistle of S. Paul to

    教会的治理
    然而,在长老们如何行使权柄治理基督的教会方面,清 教徒们存在着分歧。绝大多数清教徒教导说,总会或长老大 会有权治理多个堂会(长老制治理)。他们认为,《使徒行传》第十五章揭示了长老大会对多个堂会的权柄。他们还说,如果没有一个治理功能的总会,就没有办法纠正个别陷入错误或压迫其成员的堂会。总会代表了有形教会对基督信仰的共同承认。长老会的清教徒将教会视为一个有形的国度,其政府和法律超越地方堂会。撒母耳· 卢瑟福( Samuel Rutherford,1600-1661)说:“基督……从这个意义上说,祂是一个有形的元首,祂统管和治理祂的教会是借着祂教会外在可见的制度,通过所有大公(普世)有形教会、祂的圣职人员、合乎律法的总会、和所设的规条。”2
    其他清教徒,通常被称为独立人士的一小部分人,则教导说:没有比地方教会更高的教会权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合意(公理制)由自己的长老来领导。在这种观点下,教会可以与其他教会相交,甚至和多个教会的长老之间召开长老会议。然而,总会对个别教会不具有约束力,至少在任命圣职人员或驱逐犯罪成员等重大问题上不具有约束力。公

    the Romanes (London: Robert Waldegraue, 1584), 57, 61, 65–70.
    2 Samuel Rutherford, The Divine Right of Church-Government and Excommunication (London: by John Field for Christopher Meredith, 1646), 18.
    163

    理会的清教徒强调,教会是信徒彼此自愿的联盟,其长老的领导由其成员共同选举而来。约翰·欧文说,虽然长老们的权柄直接来自基督,他们的引导也来自祂的圣言,但 “福音规则”的本质是,教会的“顺服是出于自愿和选择”。3这样一来,教会就不同于政治王国了。
    长老会和公理会的清教徒都避免了教会中纯粹的民主
    (会众投票治理)和纯粹的贵族政治(由少数精英统治) 这两种极端。清教徒的教会治理方式引发共和政体的概念,在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州开创了未来的代议制民主政体的 先例。

    3 Owen, A Brief Instruction in the Worship of God and Discipline of the Churches of the New Testament, in Works, 15:501.

    32
    主日

    清教徒敬拜的核心是主日。在十诫中,没有特别提及其它的敬拜(出20:8–11)。正如第四条诫命所述,上帝早在祂赐律法给以色列人之前就设立了安息日。威廉· 古格
    (William Gouge,1575-1653)说,安息日是上帝道德律的 一部分,是“生命的法则”,是对“所有人类、任何地方、一切时代”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上帝在创造之时将这一日分别为圣安息日,那时亚当在上帝面前是全人类的代表,是万国、犹太人和外邦人的祖先
    (创2:2-3)。1可以肯定的是,犹太人的安息日有其法律上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在基督完成祂的救赎工作后就消失了。然而,基督将安息日纳入祂的主权之下(可2:28),教会在七日的第一日进行敬拜(徒20:7;林前16:2),以及《启示录》明确提到“主日”(启1:10)都使清教徒确信,将七日的第一日专门用于敬拜上帝是上帝不变的道德律的一部分,它仍然是基督徒的安息日。
    典型的清教徒思想中,主日的职责被划分为必须遵行

    1 William Gouge, The Sabbaths Sanctification (London: by G. M. for Joshua Kirton and Thomas Warren, 1641), 1.

    的、允许进行的和禁止进行的活动。上帝吩咐人们用这一日来敬拜祂,从事与敬虔爱主有关的工作(路4:16)和怜悯的事工(可3:4)。

    公共敬拜
    当然,守安息日的敬虔行为以教会聚集在一起的公共敬 拜为核心。清教徒在去教会的着装上十分用心——不是用心装扮身体,而是在到达聚会场地之前,在属灵上做预备,以此装扮自己的灵魂。每一次讲道不是使他们靠近天堂,就是靠近地狱。清教徒牧师们教导他们的会众如何“留心听”上帝的圣言(路8:18)。

    全日为主的安息日
    然而, 安息日的神圣性远不仅限于教会的敬拜。乔治·斯温诺克 (George Swinnock c.1627-1673)说:“读者,你的责任不仅是全日远离邪恶与世俗的工作,还当整日用于敬拜上帝,或祈祷,或阅读,或听道,或唱诗,或默想,或与他人讲论上帝的作为或话语。”2在这一点上,清教徒依据《诗篇》92篇的“安息日之歌”,呼吁早晨宣告主的慈爱,夜晚宣告主的信实(第2节)。无论是上帝的

    2 Swinnock, The Christian Man’s Calling, in Works, 1:245.

    创造之工还是救赎之工,上帝的荣耀作为都为清教徒提供
    了充足的默想和敬拜的素材。
    怜悯的事工包括探访那些受苦的信徒,他们或有疾病、 或有需要、或沮丧、怀疑或受罪的折磨,对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提供实际的帮助。上帝允许做必要的工作来满足我们自己和家庭的需要或照顾身体软弱的,因为尽管这些工作本身并不神圣,但上帝是仁慈和温柔的。上帝在安息日禁止的活动是我们平日的职业劳作,日常的买卖生意,以及会分散我们注意力,使我们不能专心于主的休闲娱乐。当然,所有日子都禁止犯罪,但在上帝分别为圣的那日,所犯的罪更重。

    主日的影响
    改革宗和清教徒的主日观对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都有惊人的影响。守安息日在英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甚至在那些拒绝清教主义的人中也是如此。在整个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一周的第一日通常是企业停工、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停止、人们休息和做礼拜的日子。
    虽然守安息日是上帝的律法所规定的,但清教徒认为安息日更多是一种喜悦,而非一种责任,更像是一个机会,而非仅仅是一种义务。正如托马斯·华生所说,他们认为主日是“灵魂的集市日”,是为下一周的属灵生命储备美
    167

    味和营养丰富食品的日子。3在历史上,这不仅是基督从死里复活,后来在五旬节浇灌圣灵的日子——难忘蒙福的日子——更是主在祂的圣殿,即永活教会中显现的日子。这是一个荣耀和庆祝的日子,是预尝天堂安息的日子。我们可以从清教徒那里学到很多关于“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
    (赛58:13)之含义。4

    3 Watson, A Body of Practical Divinity, in Works, 278.
    4 参见关于安息日的经典清教徒作品,Nicholas Bound (d.1613), The True Doctrine of the Sabbath (repr., Grand Rapids: 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08).

    33
    讲道

    清教徒运动被称为讲道的黄金时代。通过讲道和讲章的出版,清教徒试图革新教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少数例外,清教徒牧师们都是伟大的讲道者,他们充满爱心和热情地宣扬圣经中上帝整全的旨意。在教会历史上,没有哪一群讲道者在所讲之道的圣经性、教义性、经验性和实践性上,能与他们相媲美。这里将探讨清教徒讲道的四个主题:他们对讲道首要地位的看法,对讲道的热情,他们讲道中的大能,以及讲道的朴素风格。

    讲道的首要地位
    清教徒深信上帝主要通过讲道这一管道建立祂的教会。讲道是他们敬拜和奉献的核心。首先,因为他们相信讲道的实质是向人宣讲上帝的圣言。一个普通人可以成为全能的三一上帝的出口和大使,这令他们敬畏。
    第二,他们把讲道看作是上帝所设立使人归信的重要仪式。圣言得以传讲,人们得以相信(林前15:11)——这是上帝拯救罪人的方法。
    第三,除了圣灵之外,清教徒深信,基督升天后赐给祂

    教会的恩赐,没有比得呼召做传道更高的了。理查德·薛伯斯称其为“恩赐中的恩赐”。1因此,清教徒将讲台而非祭坛放在教会的中心,将讲道而非圣礼放在敬拜的中心。这样的观点使每一次讲道都成为一个重要的时刻。

    对讲道的热情
    清教徒讲道的动力来自上帝之灵所产生的内在激情。他 们热爱与宣扬基督福音相关的一切。清教徒的牧师热爱为讲道做准备。他们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研究圣经经文的含义,着眼于将其应用在听众身上。
    在准备好之后,清教徒讲道者首先乐于讲给自己;他们鄙视冷冰冰的专业精神。他们说,最好的讲道是传讲者首先向自己的内心传讲。然后,他们也乐于传讲。撒母耳·卢瑟福说,除了基督之外,他只有“一种喜乐”,那就是“传讲基督”。2
    此外,清教徒热爱他们所传的对象,并坚持不懈地为他们的归信和生命的建造而努力。清教徒的讲道者明白,一个有伟大讲道恩赐的牧者,若不爱他的子民,就会在他牧职中惨遭失败。

    1 Sibbes, “The Fountain Opened,” in Works, 5:509.
    2 Letters of Samuel Rutherford, ed. Andrew Bonar (London: Oliphants, [1904?]), 420, 438 (letters of July 7 and 13, 1637).

    讲道中的大能
    清教徒相信,他们的忠心传道是上帝的武器,用来征服 罪人并建立圣徒。他们的讲道清晰地直指人心。他们认为知识是圣灵播下重生种子的土壤,因此用圣经知识启发人的思想,用圣经逻辑与人心进行较量。他们明白,没有思想的基督教很快就会培养出没有骨气的基督教,而反智的福音很快就会变成空洞无形的福音,无法超越“感觉的需要”。清教徒的讲道尖锐地直面良心。传讲者指出具体的罪,然后提问以使听众的良心深深感受到这些罪带来罪咎,从而引导他们投靠基督。他们相信牧者必须拿着上帝真理的棍子,敲打每一根灌木,直到每一个躲藏在其中的罪人,都像躲藏的亚当一样,在上帝面前赤裸裸地站立。
    清教徒讲道的激情也吸引人们的心。他们的讲道饱含深情、热忱、且乐观。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以上帝整全的圣言强有力地影响整全的人。他们的讲道是出于对上帝圣言的爱,对上帝荣耀的爱,以及对永生灵魂的爱。他们展示基督的可爱,感动人们渴望更好地认识祂,并完全为祂而活。

    讲道的朴素风格
    在风格方面,清教徒相信朴素的讲道风格。这种朴素并不等同于反智主义,而是简单且清晰地将真理从圣经传达

    到头脑,进而到达内心,然后向外指导行为。亨利·斯密
    (Henry Smith)说:“简单地讲道,不是不学无术地讲道,也不是糊里糊涂地讲道,而是要讲得简明清晰,以便最无 学识的听众也能明白所讲的道理,就像他听到自己的名字一样。”3
    清教徒讲章中的第一部分是解经和阐释,解释讲道的经文; 第二部分是教义和教导,通常阐述 从经文中得出的一个主要教义;第三部分是应用,既强调经验式传讲,也强调有区别地传讲。
    对于清教徒来说,讲道的应用部分是最重要的。应用部分是“讲道的生命”,詹姆斯·达勒姆(James Durham c.1622–1658)写道:“因此,讲道被称为说服、见证、恳求、乞求或请求、劝勉。”4这些部分通常被称为经文的“用途”,当牧师将经文应用于不同的听众时,这些部分可能会变得很长。他们的目标始终是把上帝的圣言深深铭刻在人心中,或者像巴克斯特所说的那样:“将真理螺丝钉般地拧入他们的思想里,并使基督深深植入他们的情感中。”5
    清教徒的讲道是经验式的和实践性的。经验式讲道强调

    3 Henry Smith, Works of Henry Smith, 2 vols. (Stoke-on-Trent, U. K.: Tentmaker Publications, 2002), 1:337.
    4 James Durham, A Commentary upon the Book of the Revelation
    (Amsterdam: John Frederickszoon Stam, 1660), 260–66.
    5 Richard Baxter, The Reformed Pastor, in The Practical Works of Richard Baxter, 4 vols. (London: George Virtue, 1838), 4:370.

    需要以亲身经历来认识上帝圣言的真理。它试图用圣经真理来解释基督徒生活中的事情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它们实际如何发展。它旨在将上帝的真理应用于信徒与上帝同行的所有经验,以及与家人、教会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中。我们可以从清教徒那里学到很多有关这种讲道。
    这些应用必须针对正确的人,否则它们可能造成属灵的伤害而不是益处。因此,清教徒讲道的特点是将真理区别开来或分辩地应用于非基督徒和基督徒。清教徒的牧师们煞费苦心地寻找恩典的标记,将教会与世界区分开来,将真正的信徒与只是口头的信徒区分开来,将得救的信心与暂时的信心区分开来。6 托马斯·谢泼德(Thomas Shepard,
    《十个童女》the Ten Virgins),马修·米德(Matthew Mead , 《 发 现 假 基 督 徒 》 The Almost Christian Discovered)、约拿单·爱德华兹《宗教情感》)和其他清教徒写了数十部作品来区分伪信徒和真信徒。7
    通过应用,清教徒的讲道旨在改变生命。清教徒教导说,当上帝的圣言以经验的方式传讲时,圣灵会用它来改变个人

    6 Thomas Watson, The Godly Man’s Picture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1992), 20–188, 提出了二十四个自我检查的恩典标记。
    7 Thomas Shepard, The Parable of the Ten Virgins (Ligonier, PA: Soli Deo Gloria, 1990); Matthew Mead, The Almost Christian Discovered; Or the False Professor Tried and Cast (Ligonier, PA: Soli Deo Gloria, 1988); Jonathan Edwards, Religious Affection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9).

    和国家。8约翰·斯皮尔曼(John Spilman)上尉为我们提 供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清教徒经验式讲道所具有的改变大能:我曾一度处于肉体的状态,对基督的仆人不以为然,尤其 你们这些长篇大论者,不喜欢听任何人的长篇讲道;但最后我被一个人打动,他在讲《希伯来书》8章8节和10节,讲述在基督里所立的新约,这直接触及了我的内心,深深感动了我。9

    清教徒讲道者与讲道
    为了实现只为上帝的荣耀而改变听众的目标,清教徒呼吁讲道者自己敬畏主。讲道者必须谦卑地行事,不要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要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无法将任何人带到基督面前。他们深信,讲道者和听众都完全依靠圣灵的工作,使祂所愿意的人获得重生。
    因此,牧师们必须专心祷告——为自己祷告,为听众祷告,为教会祷告,为上帝的荣耀祷告。这样一来,清教徒就不再依靠讲道者,也不依靠讲道本身,而是信靠主,祂使

    8 参见Tae-Hyeun Park, The Sacred Rhetoric of the Holy Spirit: Study of Puritan Preaching in Pneumatological Perspective (Proefschrift: Theologische Universiteit Apeldoorn, 2005), 373–74.
    9 John Spilman, A Tabernacle for the Sun, 4, 引自 in Owen C. Watkins, The Puritan Experience, Studies in Spiritual Autobiography (New York: Schocken, 1972), 58.

    用祂圣言的忠心传讲来拓展祂在地上的圣工。

    34
    听道

    清教徒为如何聆听上帝圣言的宣讲提供了实用的指导。1
    《威斯敏斯特大教理问答》(第160问)将他们的建议总结如下:“那些听道的人,应当以勤勉、预备和祷告之心来听道;对于所听到的内容要考查圣经;以信心、爱心、谦卑和愿意的心,把所听到的真理作为上帝之道予以领受;默想,谈论;藏在心里;在自己的生命中结出果子来。”2在这个答案中,清教徒在三个方面提供帮助:如何为所传的圣言做预备,如何接受所传的圣言,以及如何实践所传的圣言。

    1 Samuel Annesley, “How May We Give Christ a Satisfying Account [of] Why We Attend upon the Ministry of the Word?,” in Puritan Sermons 1659–1689, 4:173–98; David Clarkson, “Hearing the Word,” in The Works of David Clarkson, 3 vols.(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1988), 1:428–46; Watson, A Body of Practical Divinity, in Works, 359–61, 377–80; Thomas Boston, An Illustration of the Doctrin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the Late Rev. Thomas Boston, ed. Samuel M‘Millan, 12 vols.(Wheaton, IL: Richard Owen Roberts, 1980), 2:427–54.
    2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Glasgow: Free Presbyterian Publications, 1997), 253.

    为所传的圣言作预备
    1.在主日到来之前,放下你的日常事务,开始“灵魂集日”的重要预备工作。3清教徒说,敬拜的预备工作应该从周六晚上开始。正如人们在周六晚上烤面包,以便在周日早上吃到新鲜的面包一样,人们也应该在周六晚上学习圣言,以便在周日敬拜时心灵新鲜,就像新鲜出炉的面包一样温暖。在来到上帝家里听祂的圣言之前,要用祷告来预备你自己和你的家人。清教徒说,我们应该为了敬拜用穿戴预备身体,用祈祷预备灵魂。
    2.带着对圣言满心的渴望来吧。良好的食欲可以促进良好的消化和生长。彼得鼓励属灵的食欲,说:“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彼前2:2)这里清教徒的关键词是“勤奋”。安息日是一周中最重要的日子,聆听上帝的圣言是一天中最大的特权。要充分利用这一天,并从所宣讲的圣言中获得最大的收益,需要预先思考和用心准备、理清日程、集中思想和心灵。
    3.当你进入上帝的家时,默想所传圣言的重要性 。至高且圣洁、三位一体的天地之上帝,与你相遇,直接对

    3 见 James T. Dennison, Jr., The Market Day of the Soul: James
    T. Dennison, Jr., The Market Day of the Soul: Soli Deo Gloria, 2001).

    你说话。托马斯·波士顿(Thomas Boston)写道:“声 音在地上,说者在天上”(徒10:33)。4清教徒教导说,所传的福音要么把我们提升到天堂,要么把我们扔到地狱。大卫·克拉克森(David Clarkson)写道:“福音传道使人越靠近天堂,如果他们不听从福音,他们就会 越下地狱。”5
    4.请记住,当你进入上帝的家时, 你正在进入一个战 场。清教徒说,许多敌人阻止你听。你的关注可能会被世俗的烦恼和工作、肉体的情欲、冷漠的心和批评的灵所分散。撒旦强大的力量主要用以反对你听上帝的圣言。当你敬拜时若受到撒旦诱惑, 撒母耳· 安内斯利
    (Samuel Annesley)建议你斥责牠,说:“走开,撒旦!我不会再妥协了。如果别人忽视救恩,难道我也一样吗?别人错过了救恩,能减轻我失去救恩的痛苦吗?他们失 去救恩会减轻我失去救恩的痛苦吗?藉着基督,我向你说不。”6
    5.最后,带着热爱和盼望的信心来吧(诗62:1,5)。托马斯·华生建议你聆听讲道时要迅速听,慢慢说,并下

    4 Boston, An Illustration of the Doctrin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in Works, 2:428.
    5 Clarkson, “Hearing the Word,” in Works, 1:430–31.
    6 Annesley, “Ministry of the Word,” in Puritan Sermons 1659– 1689, 4:187.

    定决心,像马利亚一样,将上帝的圣言牢记在心并加以思考。来恳请上帝,保证使祂的圣言不会徒然返回(赛 55:10–11)。

    接受所传的圣言
    1.用理解、温柔的良心倾听。耶稣撒种的比喻(太
    13:3–23;可4:1-20;路8:4-15)向我们展示了四类听众:铁石心肠、浅尝辄止的听众;容易被打动却又抗拒的听众;半信半疑、心不在焉的听众;认真领受、结果丰硕的听众。清教徒说,确保你属于最后一类,它会结出果实,“有的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三十倍”(太 13:23)。
    2.以顺服的信心聆听。正如《雅各书》1章21节所说:
    “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华生说,这种温柔 包括心的顺服,“愿意听从圣言的劝诫和责备”。通过这种信心,圣言被植入灵魂,结出“公义的甜美果子”。
    7信心是领受圣言得蒙益处的关键。“整个圣言就是信心
    的对象”,托马斯·曼顿(Thomas Manton)写道。因此,
    我们需要:

    7 Watson, Body of Practical Divinity, in Works, 360.

    相信历史,为警示和提醒我们;相信教义,以增加我们的敬畏和感佩;相信威胁,以使我们谦卑;相信诫命,为使我们顺服;相信应许,好使我们得安慰。它们都有其用途:历史使我们保持警惕和谨慎;教义启发我们真正了解上帝的本质和旨意;诫命引导和试图规范我们顺服; 应许使我们欢喜得慰藉; 威胁使我们惧怕,以至再次奔向基督,为得蒙逃脱而赞美上帝,并更加鞭策我们行使自己的职责。8

    1. 谦卑地倾听,认真地自省。我是否听到上帝的圣言后,因圣言的影响而颤抖,谦卑地省察自己(赛66:2)?我是否喜欢将圣言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是否祈求圣灵能像罗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所说的那样,将祂的话语应用到我的“日常事务和内心”上?9

    将所听之道付诸实践

    1. 努力记住你所听到的,并为之祷告。《希伯来书》2章1节说:“我们应当更认真地留意我们所听到的事,免得我们可能随时忘记。托马斯·华生说,我们不应该

    8 Thomas Manton, The Life of Faith (Ross-shire, Scotland: Christian Focus, 1997), 223–24.
    9 Robert Burns,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s of Thomas Halyburton
    (London: Thomas Tegg, 1835), xiv.

    让讲道像水穿过筛子一样流过我们的头脑。他写道: “我们的记忆应该像约柜的盒子,里面放着律法。”10约瑟夫·阿莱恩(Joseph Alleine)说,记住讲道的一种方法是“听道从膝盖开始,再回到你的膝盖。”11仔细记笔记有助于履行这项职责;不少清教徒的讲道得以保存,后再出版,都来自听道者的笔记。

    1. 熟悉你所听到的真理。《威斯敏斯特公共敬拜指南》中建议父母“复习讲道,特别是通过呼吁家人讲述他们 所听到的内容”。12清教徒建议,当你从教会回到家中,要以一种建造性的、实用的方式与你所爱的人谈论你所听的道。
    2. 把讲道付诸行动。清教徒教导说,当牧师说“阿们”时,讲道还没有结束。相反,那是讲道最后一部分的开 始。在一个古老的苏格兰故事中,一位妻子问回到家的丈夫,讲道是否已经结束。“不,”他回答说:“讲是 讲完了,但还没有行出来。”《雅各书》1章22节告诉我们:“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若没有结果子的生命,那么它有什么价值呢?

    10 Watson, Body of Practical Divinity, in Works, 360.
    11 Joseph Alleine, A Sure Guide to Heaven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1999), 29.
    12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386.

    4.倚靠圣灵。恳求上帝使祂的圣言伴随圣灵的赐福
    (徒10:44)。正如威斯敏斯特的神学家所说,圣灵将使圣言“生发效力,使人得救”(大要理问答,第155问)。如果忽视这些指示,所传的圣言将定我们的罪。正如托马斯··华生所写:“圣言将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生发效力;它若不能让你的心变得更好,就会让你的锁链更紧……可怕的是,他们带着许多听过的讲道下地狱。”13 “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路8:18)!

    13 Watson, Body of Practical Divinity, in Works, 361.

    35
    教牧辅导

    清教徒是灵魂的大医师。他们把圣经辅导称为决疑法。 他们所说的决疑法是指将符合圣经整全性的道德神学之光,应用于一个人在信心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良知的个案”。它是实用的神学,训练基督徒生命的每一天都正直、谦卑和喜乐地活在上帝面前。威廉·帕金斯和他的继任者 威廉·艾姆斯(William Ames)在圣经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发展了清教徒决疑法,是这一领域的先驱。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后世的英国清教徒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将圣经真理应用于灵魂的各种状况和挣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让我们简要地看一下清教徒辅导的背景、平衡、方法、重点和目标。

    背景
    对于清教徒来说,圣经辅导始于讲坛,并且主要完成于讲坛。正如肯·萨勒斯(Ken Sarles)所说,“清教徒的讲道构成了一种预防性辅导,因为圣经的真理被应用于良心。”1

    1 Ken L. Sarles, “The English Puritans: A Historical Paradigm

    清教徒要进行个别的探访、心灵辅导和家庭教理问答来跟进讲坛的辅导。理查德·巴克斯特说,许多“长期以来一直不得喂养的听众,在半小时的深入谈话中所获的知识和良心的悔恨,比他们从十年所听公众讲道中获得的还要多。2巴克斯特和他的助手每周花两整天时间探访教区居民的家。这些探访包括耐心地教导、审查和带领家庭借着圣经归向基督。

    平衡
    虽然清教徒强调倾听他们所辅导之人的需要,但他们也警告说,我们“不要过于好奇地窥探他人的弱点”。3他们认为,当采取这种方式时,受困扰的人往往会变得过于依赖辅导者。与许多现代精神分析学家不同,他们认为辅导应该是指导性的,提供关于作为信徒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的教导。
    清教徒的决疑文学致力于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包括如何祈祷,如何默想,如何获得觉醒和确信的良心,如何在家庭中表现,如何成为父亲,如何成为母亲,如何成

    of Biblical Counseling,” in John MacArthur, Wayne A. Mack, and the Master’s College Faculty,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 A Basic Guide to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1994), 26.
    2 Baxter, The Reformed Pastor, in Works, 4:443.
    3 Sibbes, The Bruised Reed and Smoking Flax, in Works, 1:57.

    为一个敬畏上帝的孩子,如何思考社区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将圣经的指导应用于决策。清教徒认为,良好的教牧辅导是善于倾听,鼓励陷入困境的人坦露自己的问题,然后用圣经以实用的,忠实和现实的方式劝告那人如何生活。

    方法
    根据清教徒的说法,辅导的重要手段是基督的话语和对天父的祈祷,且二者都由圣灵成就。他们相信圣经的充分性,完全能够诊断和医治人类的各种灵魂问题。人最大的问题是罪,而他最大的需要是基督。约翰·欧文写道: “每天信靠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是一般治死罪的重要基本的方法。”4
    因此,清教徒会用福音来对付一大堆属灵疾病。他们这样做依靠祷告,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上帝才能改变人的心。如果圣灵不将他们的圣经辅导应用在听众的思想、意愿和情感上,那么就不会发生真正的改变。要使辅导富有成效,它必须从根本上依赖上帝和祂的圣言。

    重点
    清教徒辅导者的主要关注点不是一个人的自尊。他更关

    4 Owen, A Treatise of the Dominion of Sin and Grace, in Works, 7:527.

    心这个人与三位一体上帝的关系。这并不是说自尊在生活 的某些方面不重要,例如,一个人必须有一定的自尊和自信,才能忠实地做好他的工作,但清教徒会说,自尊的劝告最终不是以三位一体的上帝和祂的恩典为中心,具有严重缺陷。
    清教徒明白,没有上帝的恩典,我们就是堕落的、可怜的、不配的和该入地狱的。因此,以上帝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是健康自我形象的关键。他们明白,当一个人在基督里与上帝有正确的关系时,他就会与自己有正确的关系。

    目标
    通过他们的辅导,清教徒为他们的信徒寻求圣洁和永恒的福祉。他们不追求快速和简单的转变;而是致力于建立一生都信靠上帝的圣言、被圣灵充满,并将心思、意志和情感都奉献给基督,服事基督的信徒。
    通过祂子民的圣洁来荣耀上帝,激励了清教徒的辅导。他们使用上帝所规定的方法,满怀信心地期望上帝会在人中建立祂的国度。

    36
    传福音

    清教徒并不常用“传福音”这个词,但他们仍然是传扬福音者。理查德·巴克斯特的《对未信者的呼召》(Call to the Unconverted ) 和约瑟夫· 阿莱恩( Joseph Alleine ) 的 《 对未 信者 的 警 钟 》 ( Alarm to the Unconverted)都是福音文学的先驱作品。对于这些和其他清教徒来说,传福音是教会,尤其是她的牧者以圣言为中心的一项任务。他们要成为“得人的渔夫”,寻求唤醒未信者对基督的需要,引导他们信主和悔改,并使他们建立成圣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从四个角度来看清教徒的传福音:信息、方法、传福音者的特质和忠诚。

    信息
    清教徒传福音是完全符合圣经的。一篇典型的清教徒福 音讲道,包含五到十处圣经经文引用,以及大约十二处对其他经文的引用。他们用整本圣经来对照整个人。清教徒牧师不仅仅基于几段强调传福音的个人意志方面的经文来迫使人们作出回应。当然,凭信心回应福音的责任很重要,

    但其他职责也很重要。我们有责任悔改——不仅仅是暂时的忧伤,而是对生命的彻底修正。清教徒在福音之前先宣讲律法,相信通过指出律法的要求,圣灵会使罪人认识到自己在上帝面前的无助以及他们对救恩的需要。
    清教徒传福音时毫不掩饰地宣讲教义。他们宣扬上帝的崇高、三位一体的位格和祂荣耀的属性。他们所传的福音都坚实地扎根于关于上帝三个荣耀位格的圣经教导。他们同样宣扬基督的教义。“讲道是战车,载着基督在世界上上下下,”理查德· 薛伯斯这样写道。1清教徒的传福音者一再提到基督拯救的能力和意愿,以及祂是迷途罪人的唯一救赎主。他们以神学的清晰、庄严的辉宏和人的热情来表达这一点。清教徒向整全的人宣讲整全的基督,称祂为先知、祭司和君王。他们没有离开祂的位格谈祂的恩惠,也没有因将祂作为拯救人脱离罪恶的救主,而忽略了祂是主的说法。

    方法
    清教徒采用两种主要的传福音方法。首先,朴素的讲道。清教徒“朴素的讲道风格”避免了所有对普通听众来说不 明了(即清晰)的东西。威廉·帕金斯写道:讲道“必须

    1 Perkins, Commentary on Galatians, in Works, 2:148.

    朴素、简单,明了……越简单越好。”2他们采用朴素的传 道方式,因为他们的核心是传福音——他们想传给每个人,使所有人都知道救恩之道。
    第二,教理问答的教导。许多清教徒通过编写教理问答书籍向儿童和年轻人传福音,这些书籍通过圣经支持的问题和回答来解释基本的基督教教义。例如,约翰·科顿
    ( John Cotton )将他的教理问答命名为《婴儿灵奶》
    (Milk for Babes)。
    在教会的各个层面以及教区居民的家中,清教徒牧师 讲授教理问答,目的是解释圣经的基本教义,帮助人们理解和审查自己的属灵状况,并鼓励他们归向基督,帮助年 轻人背诵圣经,使讲道和圣礼更容易被理解和获益,增强家庭敬拜,预备圣约儿童做信仰告白,教导他们如何捍卫信仰,抵御错谬,并帮助父母教导自己的子女。3
    清教徒认为教理问答是讲道的后续,也是向邻居传福音的一种方式。据说,约瑟夫·阿莱因(Joseph Alleine)在周日工作之后,每周五天向教会成员传授教理问答,并向

    2 参见W. G.T. Shedd, Homiletics and Pastoral Theology (London: Banner of Truth, 1965), 356–75; J. Lewis Wilson, “Catechisms, and Their Use among the Puritans,” in One Steadfast High Intent (London: Puritan and Reformed Studies Conference, 1966), 38– 42.
    3 Charles Stanford, Joseph Alleine: His Companions and Times
    (London: Jackson, Walford, and Hodder, 1861), 144–47.

    他在街上遇到的人传福音。4
    传讲教理问答的清教徒,因他们的辛勤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回报。由于通过教理问答所进行的密切的门徒训练,加上圣灵的祝福,巴克斯特可以在他牧职生涯结束时说,在沃斯特郡的基德明斯特,他的讲道之下,六百位归信者中无一背道回到世界。

    传福音者的特质
    清教徒的传福音者工作时具有一种独特的内在特质或思
    想和心灵的框架。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在特征。
    首先,清教徒在传福音时表现出对圣灵的深刻依赖。他 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无力将任何人带到基督面前,也感受到 悔改归信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重大意义。“上帝从未要求你去改变那些祂派给你的人。不。你的职责是传福音,”威廉·古纳尔(William Gurnall)对牧师们这样说。5清教徒们深信,传道者和听众都完全依赖圣灵的工作,在祂的时间、以祂的方式和在祂所拣选的对象身上实现重生和转变。圣灵使上帝进入人心中。祂劝说罪人寻求救赎,更新败坏的意志,并使圣经真理在石心中生根。

    4 Charles Stanford, Joseph Alleine: His Companions and Times
    (London: Jackson, Walford, and Hodder, 1861), 144–47.
    5 William Gurnall, The Christian in Complete Armour, 2 vols. in 1 (repr., London: Banner of Truth, 1964), 2:574.

    其次,清教徒将他们所有传福音的工作都浸泡在祷告中。他们首先是“内室里的人”。他们之所以是伟大的传福音者,只是因为他们也是伟大的请求者,他们与上帝摔跤,祈求上 帝在他们的福音传讲中赐福。巴克斯特说:“祷告必定推动我们的工作,如传道一样;不为自己的人民恳切祈祷的人,就不能全心全意地向他们传道。如果我们不祈求上帝赐他们信心和悔改,我们就永远不能说服他们相信和悔改。”6

    忠诚
    清教徒致力于宣讲完整的救赎体系,以三位一体所有位格的救赎工作为重心,呼吁罪人相信并委身,警告那些不信者和不悔改者必将受到福音永远的定罪。他们在所传福音的信息和方法中表现出对基督的深刻忠诚——这通过他们的特质表现出来。

    6 Baxter, The Reformed Pastor, in Works, 4:393

    第六部分

    生活中的清教徒

    37
    默想与祷告

    清教徒与上帝有着深厚亲密的关系。除了阅读圣经和聆听讲道之外,基于圣经操练默想和祷告是他们追求与上帝更深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

    清教徒的默想
    “默想”一词的意思是“思想”或“反思”。清教徒不厌其烦地说,基于圣经的默想包含对三一上帝和祂圣言的思考。通过扎根于永活之道——耶稣基督,和上帝所著圣言
    ——圣经的默想,清教徒将自己与神秘主义分别开来,后者强调沉思而忽视行动,强调无边界的想象,而以牺牲圣经内容为代价。他们称默想为介于读经(或聆听圣经讲道)和祷告之间的中间地段。换言之,默想是信徒的工具,通过回忆和反思,从所读和所听的圣言中汲取最大的益处,将对上帝和自我的全新理解诉诸于祷告。
    清教徒实践并撰写了大量有关两种默想的文章:偶然的和有意的默想。在偶然的默想中,信徒以其眼睛所见或耳朵所闻之事来启发自己对属天事物的思考。这正是大卫在
    《诗篇》第8篇谈论月亮和星宿,所罗门在《箴言》第6章

    谈到蚂蚁,以及基督在《约翰福音》第4章讲论井水的原因。但最重要的默想是每天在固定时间有意进行的默想。这种默 想借着祷告思想如何将圣经的经文或真理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清教徒来说,默想既锻炼心智,又锻炼心灵;默想 的人不仅以理智,也带着情感去思考一个主题。埃德 蒙·卡拉米(Edmund Calamy)写道:“真正的默想是当一个人默想基督时,他的心被基督的爱所点燃;默想上帝的真理时,以至被真理所改变。”1他们相信,默想要有成效,必须经过三道门:理解之门、心灵与情感之门,以及实际生活之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上帝的圣言。
    人们相信默想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一项日常职责,能够增强其它职责。正如机油润滑发动机一样,默想有助于殷勤地使用蒙恩的管道,加深蒙恩的标记,并加强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托马斯·布鲁克斯(Thomas Brooks)因此写道: “不是读书最多的人,而是默想最多的人,才是最优秀、最善良、最智慧和最坚强的基督徒。2尤其是这种默想,造就了许多人的祷告大有能力或“大有功效”(雅5:16)。

    1 Edmund Calamy, The Art of Divine Meditation (London: for Tho. Parkhurst, 1634), 26–28.
    2 Thomas Brooks, Precious Remedies against Satan’s Devices,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Thomas Brooks, ed. Alexander Balloch Grosart, 6 vols. (Edinburgh: James Nichol, 1866–1867), 1:8.

    清教徒的祷告
    清教徒确实是“内室里的人”。在内室,即专用于祈祷的私密空间里,他们会大声向天上的上帝呼求,祈求上帝赐福于自己、他们的事工、家庭、教会和国家。他们以祷告为乐,视其为天堂与信徒之间的圣洁相交。
    清教徒说,真正的祷告,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他们看到圣经中展示了各种类型的祈祷:赞美上帝的荣耀、忏悔罪过、请求需要、感谢上帝的怜悯、为他人代祷,以及坚信上帝愿意并且能够回应。他们在祷告中力求平衡,使用圣经作为祷告的内容。
    真正的祈祷以对上帝的真诚和热爱为特征。口唇所祈祷的若非发自真诚的内心就是假冒伪善——除非他承认自己内心的冷漠,并呼求上帝赐下恩典使他重燃热情。布鲁克斯写道:“若非发自内心的真诚祈祷,任何祈祷都不能得到上帝的认可、批准、接受、记录或奖赏。”3
    真正的祈祷 以上帝的应许为基础。清教徒常常按照上帝的应许向上帝祈求。威廉·古纳尔写道:“祷告无非是反过来祈求上帝的应许,或是将上帝的话语作为一个理由,通过信心再一次呈递给上帝。”4上帝在祂的主权中,已经将自己绑定在祂对教会所作的应许中。基督徒若希望祷告

    3 Brooks, The Privy Key of Heaven, in Works, 2:256–57.
    4 Gurnall, The Christian in Complete Armour, 2:88.

    富有成效,就必须向上帝展示上帝自己所写的应许。
    真正的祈祷是靠圣灵的帮助来维持的。清教徒强调,若没有圣灵,上帝子民的祈祷只不过是空洞的言辞;而有了圣灵,祷告便成为向上帝倾诉内心真实感受的有效方式。上帝的灵触动情感的源泉,激发并唤起了祂子民内心的祷告。信徒的心受到圣灵如此影响后,就不能不以符合圣经并令上帝喜悦的方式向上帝倾诉他心中所愿。

    密不可分的联系
    根据清教徒的说法,默想和祈祷是密不可分的。默想是 在祈祷的状态下进行的,承认只有上帝才能打开人的双眼,使人理解和掌握祂的真理。有效的祈祷是那些浸润于真理的思想、因着真理的运用得以提升的情感和一颗愿意降服于真理的心志,所有这些都是圣经所指的默想的果实。通过这两种训练,他们寻求在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所成长。

    38
    良心

    清教徒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他的一位邻居骑马时,邻居评论道:“我很喜欢你和你的朋友们,只是你太严谨了。”罗杰斯解释了原因。“哦,先生,”他说:“我侍奉的是一位严谨的上帝!”1他在顺服上帝的圣言上,绝不能比下达命令的上帝少半分严谨。这种信念使人在上帝面前存无愧的良心,这是清教徒视为敬虔生活核心的东西。

    良心的本质
    根据清教徒的观点,良心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质,上帝借此在人心中确立祂的权柄,使人依此自己评判自己。使徒保罗将良心描述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罗 2:14–15)。圣经和经验都证实每个人都有一颗良心。那些 否认良心存在的人更多是受到他们罪的驱使,而不是原则。大多数清教徒神学家将良心定义为一种理性能力,能提供道德自知和关于是非对错的道德判断。威廉· 埃姆斯

    1 Giles Firmin 在The Real Christian, or a Treatise of Effectual Calling中也有论述。(London: for Dorman Newman, 1670), 67.

    (William Ames)将其描述为“一个人根据上帝对他的评判所做的自我评判”。2他们认为良心的功用好像属灵的神经系统,它利用罪咎来告诉我们某些事情是错误的,需要纠正。威廉·芬纳(William Fenner)说,通常良心的判断是至高、公正、忠实和私密的。他接着说:“你们无需费力就能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状态:你们内心深处的良心可以判断一切。”3

    良心的败坏
    然而,良心深受人类堕落犯罪和陷入苦难之影响。当良心有愧时,它会导致人们做出不符合圣经且不可靠的行动和推理。清教徒写了大量有关各种邪恶良心的论著。

    •一颗颤抖或怀疑的良心能指控灵魂有罪,并用上帝的忿怒以及将要临到的死亡和审判威胁它。这种良心若不催促它的主人奔向耶稣基督寻求拯救,它就是邪恶的。
    •道德主义的良心践行外在的道德品行和善举,但远远达不到上帝评判的标准。它永远无法带来任何真正持久的灵性益处,因为它不是通过得救的信心来运作,因此也

    2 Ames, Conscience with the Power and Cases Thereof, 1:2.
    3 William Fenner, The Souls Looking-Glasse, Lively Representing Its Estate before God with a Treatise of Conscience (Cambridge: by Roger Daniel, for John Rothwell, 1643), 12.

    不能荣耀上帝。
    •一丝不苟的良心非常重视宗教义务和道德琐事,但并非单单仰望基督寻求救赎,也不在基督里寻求平安。它致力于一种无基督的自我反省,导致漫无目的的自省和内心的忧虑。
    •错误的良心包括各种形式的无知和误解,因为它错误地 运用上帝的话语。撒母耳·安内斯利(Samuel Annesley)解释说:“良心受到错误信息的引导,将人类的传统和虚假的教义,即那些以上帝的权威为幌子而提出的教义,视为上帝的旨意。”4
    •昏睡的良心是每个不信之人的良心,还没有正视自己即将面临厄运的现实。这使得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和审判漠不关心,对地狱的恐怖无动于衷。
    •泯灭的良心是最糟糕的,它使人们失去得救的希望。这使罪人“犯罪如喝水……而无任何悔意。”5这是上帝在现实世界最严厉的审判。

    良心的恢复
    当上帝在人灵魂中恢复祂的形象时,祂也恢复良心。清

    4 Annesley, “How May We Be Universally and Exactly Conscientious?” in Puritan Sermons 1659–1689, 1:13.
    5 Fenner, The Souls Looking-Glasse, 85.

    教徒教导说,首先,必须通过讲道来唤醒良心。他们不满 足于仅仅清楚地传授教义,还试图用圣言刺穿人们的良心,向他们显明内心深处的想法。
    第二,良心必须受到圣经的引导。对于清教徒来说,良心是上帝赋予我们的能力,是为了让我们把祂的圣言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良心应该接受圣经的教导,并训练其按照圣经的原则来判断。那么良心的声音就确实是上帝的声音了。
    第三,良心必须通过福音得到医治。一颗好的良心通过福音和福音的应许得到平安。借着上帝的应许,良心得到平安、宽恕、接纳、与上帝和好,以及获得上帝与人之间爱的滋养和保护。根据清教徒的说法,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通过运用这些应许而拥有一颗好的良心。
    最后,良心必须借着自我省察接受锻炼。这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以帮助自己查看在生活上是否合乎上帝的道德律法。

    结论:受圣言约束的良心
    从本质上来说,良心必须是主动的。但是清教徒明白, 一颗好的良心基于对上帝圣言的认识而行事,主张既要顺服圣经,也有合乎圣经的自由,而不是律法主义或漠视罪。良心作为我们内在的领航员服务我们时,只有借助“图表和

    指南针”即上帝的圣言和圣灵的帮助,才是可靠的。

    39
    婚姻

    清教徒对婚姻持有崭新且合乎圣经的积极看法。在宗教改革教义的基础上,他们阐明了合乎圣经的婚姻目的、原则以及婚姻的实践。

    婚姻的目的
    清教徒认为,圣经指出了婚姻的三个目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荣耀上帝并扩展上帝在地上的国度。婚姻的首要目的是陪伴和相互帮助。通过这样的陪伴,威廉·帕金斯说: “婚姻双方可以以更好、更合宜的方式履行各自的职责
    (箴31:11–13)。”1
    婚姻的第二个目的是繁衍后代,并通过养育敬虔的儿女来建立教会。清教徒视儿女为上帝所赐的礼物,认为信徒应通过养育儿女来服务家庭、教会和国家。
    婚姻的第三个目的,正如古格所说,是让男人和女人
    “以圣洁和尊荣持守己身”(参见帖前4:4) 并避免淫乱

    1 Perkins, Christian Oeconomie: or, A Short Survey of the Right Manner of Erecting and Ordering a Family,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in Works, 10:125.

    (林前7:2, 9)。2 婚姻是对抗肉体欲望最佳且最圣洁的解毒
    剂。

    婚姻的原则
    清教徒根据两大圣经原则来理解婚姻:基督与教会的原则和盟约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许是清教徒有序、稳定和幸福婚姻背后的主要因素。
    基督与教会的原则。清教徒接受了圣经的教导,即丈夫应当像基督爱教会一样爱妻子,而妻子则应像教会对基督那样,对丈夫表现出敬重和顺服。丈夫必须绝对地、以此为目的地、实际地且牺牲地爱他的妻子(弗5:25–27)。按照基督是教会之首的模型,丈夫为妻子之首,清教徒认为男性权柄更多的是一种爱的责任,而不是一种特权的门票。同样,妻子对丈夫的顺服意味着她应该在一切事上尊敬并“顺服”丈夫,除非丈夫的行为违背了上帝和祂的诫命。3
    关于基督与教会的婚姻原则,清教徒一个最合乎圣经的根本观点是,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关注应集中在各自的责任上,而不是对方是否在履行自己的责任。换言之,丈夫

    2 William Gouge, Of Domesticall Duties (London: by John Haviland for William Bladen, 1622), 209–10.
    3 Isaac Ambrose, The Practice of Sanctification, in Works of Isaac Ambrose (London: by Fisher, Son, & Co., for Thomas Tegg, & Son, 1835), 133.

    应当以基督对教会的态度对待妻子,无论妻子是否履行了上帝所赋予她的职责;而妻子应当尊重并顺服丈夫,正如教会对基督那样,无论丈夫是否忠实于上帝所赋予他的职责。
    盟约的原则。基于这种爱与顺从的原则,清教徒十分重视婚姻中盟约的原则(玛2:14)。婚姻中的双方自由并自愿地同意按照上帝在结合我们第一对先祖时所设定的婚姻规则而生活。当一男一女在主面前缔结神圣的婚姻时,他们承诺无条件、无保留地履行婚姻职责。“ 因此, ” 撒母耳·威拉德(Samuel Willard)写道:“当丈夫和妻子忽视自己的职责时,他们不仅辜负了彼此,还因违反上帝的律法而惹怒上帝。”4

    婚姻的实践
    清教徒让婚姻的实践、责任和伦理源于圣经这一婚姻教科书。他们将婚姻的职责分为三类:共同的责任、丈夫的责任和妻子的责任。
    共同的责任。婚姻的基本责任是爱。古格写道:“夫妻之间必须怀有彼此相爱的感情,否则任何责任都无法很好地履行:这是所有其他责任的基础。”5出于这种爱,夫妻必

    4 引自Morgan, The Puritan Family, 30.
    5 Gouge, Of Domesticall Duties, 225.

    须彼此忠诚,并在各个方面互相帮助,包括促进彼此的属灵 成长、为对方祷告、培养真正的友谊、提升彼此的名声,并以团队勤奋合作。简而言之,这种爱必须是属灵上的(敬畏上帝和爱上帝胜过一切)、超越的(爱彼此超过世上任何人)和身体上的[享受彼此的亲密(即性方面),来荣耀上帝]。清教徒强调婚姻内全身心的爱与浪漫(而并非如中世纪那样,常常发生婚外情),这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赫伯特·理查森(Herbert Richardson)正确地指出:“浪漫婚姻的兴起,并受到清教徒的认可,代表了基督教传统的一项重大创新。”6
    丈夫的責任。清教徒教导说,除了爱妻子和履行共同的婚姻责任之外,丈夫还必须管理妻子——并非专制,而是平等,行使领导权,而非压制。丈夫应该以他们的妻子为可喜爱的,欣赏她们,尊敬她们,并努力取悦她们。同样,丈夫还必须在妻子生病和健康时都供养她。最后,他必须心怀感激地接受妻子的工作,而不是对她要求过高,并给予她自由来处理家庭事务。
    妻子的責任。清教徒教导说,妻子除了对丈夫表现出顺 服和尊敬,履行共同的婚姻责任外,还有许多独特的责任。作为丈夫的帮助者,她应该以多种方式协助他。这些包括

    6 Herbert W. Richardson, Nun, Witch, Playmate: The
    Americanization of Sex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1), 69.

    帮助他工作,管理家务,节俭但不吝啬,举止庄重、温和、
    有礼、谦虚。

    结论:基于上帝圣言的婚姻
    圣经是清教徒的婚姻指导手册——指导其目的、原则和 实践。正如帕克(J.I.Packer)所说:“他们从《创世记》中找到婚姻是怎样设立的,从《以弗所书》中找到婚姻的 完整含义,从《利未记》中找到婚姻中的卫生习惯,从
    《箴言》中找到婚姻的管理,从几本新约书信中找到其伦理道德,以及通过《以斯帖记》、《路得记》和《雅歌》找到理想婚姻的描述和展示。”7
    毫无疑问,许多清教徒的婚姻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然而,清教徒对理想婚姻的观点,以及他们依靠上帝努力实现理想的勤奋精神,为他们家庭的稳固奠定了基础。他们相信上帝的应许:敬畏上帝、遵行祂法度的人必将获得幸福的婚姻(诗128:3)。

    7 Packer, A Quest for Godliness: The Puritan Vision of the Christian Life (Wheaton, IL: Crossway, 1990), 263.

    40
    养育儿女

    清教徒通过笔墨和自身榜样,为我们描绘了理想的基督教改教家庭的面貌。他们相信,根据圣经,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科顿·马瑟说,秩序井然的家庭“自然会在更广泛的社会中产生良好的秩序”。他总结道:“家庭是教会和国家的摇篮;毁掉家庭就会毁掉一切。”1因此,以敬畏上帝的方式抚育儿女极为重要。

    养育儿女始于受孕
    对于清教徒来说,养育儿女从受孕开始。在孩子出生前,准父母有两项主要任务。首先,他们要每天为孩子的救恩 祈祷,因为这个孩子是在罪孽中受孕的(诗51:5)。他们还 要每天为母亲和孩子的平安而祈祷。
    其次,由于流产在当时几乎与今天一样常见,因此必须小心保护母亲的健康。丈夫应该在妻子怀孕和分娩期间照顾和帮助妻子。同样,母亲也应格外注意身体健康,以免流产。

    1 引自Carden, Puritan Christianity in America: Religion and Life in Seventeenth-Century Massachusetts (Grand Rapids: Baker, 1990), 175.

    按着恩约养育儿女
    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清教徒的养育观念都根植于这样的
    信念:儿女属于上帝与信徒及其后裔所立之约的范围内
    (徒2:39;林前7:14),这一点在洗礼中得到了确认。洗礼作为圣礼,是上帝看不见恩典的可见标志和印记。清教徒教导说,正如在旧约中以色列信徒必须为他的儿子行割礼一样,在新约中,基督信徒也要将他们的儿女带到上帝面前接受洗礼,以此确认他们进入恩典之约。因此,上帝将这些儿女视为自己的产业;父母则代表上帝照管他们的儿女。尽管如此,清教徒并不相信他们的儿女出生或通过洗礼就已得救。他们教导说,他们的儿女虽然身处恩约之中,但并不一定真正属于恩约的一部分。他们活在恩约的应许之下,但他们仍然需要通过信心来领受这些应许。因此,父母要向儿女传讲福音,强调他们重生的必要性,并通过悔改、信靠基督并过圣洁的生活来证明这一点。

    为了救恩和敬虔而养育儿女
    根据以撒·安布罗斯(Isaac Ambrose)的说法,父母的任务是“在家中建立和确立基督的荣耀国度”。2 清教徒强

    2 Quoted in R. C. Richardson, Puritanism in North-West England: A Regional Study of Chester to 1642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72), 105.

    调,儿女必须从小就接受主的养育和训诫。
    教育。清教徒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父母必须教导他们 的儿女读书,以便他们能够阅读《圣经》和其他宗教读物,获得属灵的福祉。他们尽早使用教理问答(解释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一系列问题和答案)来教导他们的儿女。教理问答的目的是使恩约中的儿女们更容易理解所讲之道和圣礼,为他们做信仰告白而预备,并教导他们如何过基督徒的生活,以及抵御错谬,捍卫信仰。然而,最终的目标不仅要让头脑充满知识,而且要让内心和灵魂对上帝的真理不断产生渴望和认同,以便儿女们可以过圣洁的生活。
    家庭敬拜。清教徒家庭每天一到两次进行家庭敬拜。这是养育儿女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清教徒的家庭敬拜包括四个要素。首先,祈祷。承认家庭所犯的罪,祈求对家庭的怜悯,并呈上家庭的感恩。第二,阅读圣经。他们通常全家通读圣经,因为他们坚信上帝赐予整本圣经是为了塑造整全的基督徒。第三,有来自圣经的教导。清教徒认为父亲应该每天通过提问、回答和教导的方式与家人交流上帝的真理。最后,是赞美,“心中充满感恩”地唱颂《诗篇》。

    借着管教养育儿女
    清教徒认为严格的管教是养育儿女的一个重要部分。这
    种管教不仅仅包括教导和示范合宜的行为。清教徒说,责

    备加上管教之杖能给人智慧。当年幼的孩子不听话时, 首 先必须进行口头责备。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向孩子表明, 他或她得罪了上帝和他人,必须悔改。如果口头责备无效,那么必须使用棍棒作为“上帝指定的方式”,古格说: “来帮助孩子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这是父母可以使用的最后补救措施:当没有其他办法时,这个补救措施可能会带来益处。”3然而,这必须及时进行,带着爱、同情、祈祷、坚持和节制——并且只能根据所犯的道德罪行的程度而进行。绝不能在愤怒中实施惩戒。这种管教还必须伴随教导,以增进理解、相信和悔改。
    然而清教徒认为,管教不仅应该起到纠正作用,还应该起到预防作用。因此,父母应为儿女提供明确的圣经指导,引导他们走顺服的道路,并明确告诫他们,如果他们违反这些指导,将受到什么惩罚。他们需要在儿女的生命中投入大量精力,在家中营造一种充满爱、相交和沟通的家庭氛围。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在子女面前行事正直,作顺服上帝的导师。

    结论:为上帝养育儿女
    圣经是可靠的真理宝库,清教徒以此为前提,从一开始

    3 Gouge, Of Domesticall Duties, 552.

    便拥有一个将其基督教信仰应用于养育儿女的基础。在任 何领域,父母的任务都是引导儿女到上帝面前并遵行祂的 旨意。清教徒父母虔诚地等待上帝赐福他们的努力。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孩子与上帝的交流、生活中的圣洁表现以及为家庭、教会和社会的福祉发挥他们的天赋。祝福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儿女与上帝有亲密的关系,在生活中彰显圣洁,并运用他们的恩赐造福家庭、教会和社会。

    41
    以工作为呼召

    清教徒认为世俗的工作含有丰富的神学内涵。关于这个主题阐述最详尽的是威廉·帕金斯的《论人的职业和呼召》和理查德·斯蒂尔(Richard Steele)的《宗教商人》这两本书。虽然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探讨呼召的概念,但清教徒对这一概念的看法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共同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对于帕金斯和斯蒂尔来说,以工作为呼召这个概念,通过赋予内在的价值,提升了世俗工作的地位。呼召不仅为一个人用生命来荣耀上帝提供了舞台,也为他用自己独特的才干和能力服务共同利益提供了途径。

    呼召与创造
    像之前的新教改教者一样,清教徒将他们的工作神学定锚于职业或呼召的教义上。对于帕金斯来说,“呼召”这个概念把人的世俗工作建立在了上帝的力量和主权之上。他写道:“职业(或呼召)是上帝为了共同利益而设立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定生活方式。”1根据这个定义,帕金斯强调呼召——无论是世俗工作还是基督教事工,首先也是

    1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43.

    首要地始于上帝。
    帕金斯将上帝在决定呼召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作军队中统 帅的角色。正如统帅“指定每个人的位置和身份”,上帝也指定每个人的呼召。正如士兵要与岗位“生死与共”,每个人也应该坚守自己的使命,直到统帅告诉他是时候离开为止。2因此,基督徒不应将自己的职业视为偶然或人为选择的结果;相反,每一份职业都是上帝所命定和决定的。
    理查德·斯蒂尔从创造的教义论述人类的工作是上帝赋予所有人的使命。斯蒂尔在他的著作中,开篇颂赞上帝赋予男人和女人从事不同工作所需的多种能力。有些人适合从事脑力工作,“具有渊博的知识”,有些人被赋予“敏锐的判断力”,还有些人拥有“灵巧的手”和“强壮的臂膀”来从事体力劳动。有了这些独特的恩赐,“智慧的宇宙统治者为每个人指定了适当的位置和工作,对于那些越过自己范围行事的人,祂更倾向于责备而不是奖励。”3人的工作是找到自己适当的领域,并寻求在工作中荣耀上帝。
    因为上帝呼召并创造了我们,让我们在一个特殊的呼召中生活和工作。清教徒相信,一旦我们发现了这一呼召,除非上帝另有指示,我们就应该坚持下去。帕金斯建议人

    2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44.
    3 Richard Steele, The Religious Tradesman (Trenton, NJ: Francis Wiggins, 1823), 11–12.

    们不要试图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也不要嫉妒别人的呼召,而应该全心全意,在自己的人生岗位上奉献力量,以荣耀上帝和造福公众。

    共同利益
    帕金斯和斯蒂尔都用“身体”作为隐喻来描述上帝如何设计和呼召人来造福整个社会。帕金斯解释说:“人体有各种不同的部位,每个部分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和功能,但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身体的益处。”4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类的工作就有了新的意义。工作不仅荣耀上帝,也使周围的社会繁荣昌盛。

    一般呼召和特殊呼召
    清教徒对工作的核心认识在于一般与特殊呼召之间的区别。一般呼召是所有成为基督徒的人在相信基督时所得到的。这种呼召根植于我们在基督里的拣选,由此我们从非选民中被呼召出来,过一种圣洁,且有信心和行善的敬虔生活。正如帕金斯的解释:“一般呼召是指人被呼召离开世界,成为上帝的儿女、基督的肢体和天国的继承者。”5特殊呼召是一般呼召在具体的行业或职责上的表达。对于

    4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45.
    5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49.

    清教徒来说,维持两种呼召之间的正确关系对于基督徒在
    世界上忠实地生活至关重要。
    帕金斯说,基督教信仰的一般呼召包含所有信徒必须履行的几项义务:在祷告中呼求上帝的名字、为教会的福祉服务、为上帝的事工提供财政支持以及彼此相爱。然而,特殊呼召将我们彼此区分开来,以便我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恩赐为整体的利益而工作。我们的特殊呼召,呼召我们努力彼此相爱、彼此服侍,并对上帝赋予我们的恩赐和呼召感到满足。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有这样的呼召,以发挥他或她独特的恩赐和能力。帕金斯说,没有呼召的人就像 “从身体上掉下来的烂腿和烂胳膊”。6

    遵循呼召
    由于清教徒的世界观高度重视呼召,认清和遵循呼召成为需要深思熟虑的重要事情。辨别正确的呼召不仅影响了对今生的享受,也关系到对来世的享受。
    清教徒建议,在分辨一个呼召时,应该考虑两个重要问题:这份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合适?判断某个呼召是否合法,斯蒂尔提出了以下测试:“只有那些我们可以合理地请求上帝的祝福,并期望祂的恩惠和接纳的,才是合法

    6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55.

    的。”7
    关于呼召是否与一个人的特殊恩赐和才干相匹配,帕金斯说,当人们选择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时,就像身体脱臼了一样。对社会来说,这与从事非法职业一样糟糕。那么,怎样才能找到适合的特殊呼召呢?”8帕金斯有两个主要标准:恩赐和愿望。首先要问的是,我想做什么?我心里到底想做什么?那么人们必须问,我擅长什么?当人的愿望和恩赐吻合时,他就会找到自己的呼召。
    鉴于辨别正确的呼召所需的智力水平,清教徒赋予父母重大责任,去帮助他们的儿女进行辨别。父母应观察儿女的恩赐和愿望,留意他们喜欢的活动以及他们擅长的活动。体格强健的儿女应该从事更辛苦的职业。思维能力强的儿女应该追求与智力相关的职业。

    勤奋地履行呼召
    鉴于对工作的这种看法,所有人都必须勤奋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如帕金斯所说:“履行呼召,像金银一样珍贵。”9一个人对他的工作越勤奋,通常上帝就会越多地祝福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没有使

    7 Steele, Religious Tradesman, 25.
    8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61.
    9 Perkins, A Treatise on the Vocations, in Works, 10:48.

    用上帝所赐的恩赐,他所拥有的也会被夺走(太25:29)。对于帕金斯来说,勤奋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对上帝恩赐
    的管理,也是对他所在社区的责任。上帝的荣耀和我们对
    社会的义务是我们勤奋地履行呼召的深刻动力。
    斯蒂尔和帕金斯都认为,闲散和懒惰若在生活中滋生,就会导致许多其它恶习。当人懒惰的时候,魔鬼就有机可乘。罪将开始悄悄进入他的生活。

    结论:尊重所有的工作
    清教徒呼召观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它能够赋予最卑微的工作以尊严。虽然蒙召服事上帝带给人尤其高的尊严,但是,当所有合法的就职被视为来自上帝的呼召时,它们都具有巨大的价值。正如威廉·丁道尔(William Tyndale)所说:“洗盘子和传讲上帝的话语之间是有区别的,但就取悦上帝而言,两者毫无区别。”10对于清教徒来说,将工作视为“呼召”这一理念,不仅仅意味着人在工作时有侍奉上帝的可能,更是意味着人能“通过或借助这项工作侍奉上帝”。换句话说,工作并非侍奉上帝以外的事情,而是人

    10 William Tyndale, “The Parable of the Wicked Mammon,” in Doctrinal Treatises and Introductions to Different Portions of the Holy Scriptures, ed. Rev. Henry Walt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48), 102.

    借着工作,终其一生取悦上帝。11

    11 Leland Ryken, “The Original Puritan Work Ethic,” Christian
    History 89 (2006):33.

    第七部分

    今日清教徒

    42
    从清教徒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从教会历史每一场运动中——无论是宗教的或是世俗的,我们总能从它们的弱点和盲点中汲取教训。清教徒运动也 是如此。
    任何对清教徒的介绍,如果不提及我们能从他们的错误中学到什么,都算不上完整。当然,所列举的错误具有相当的主观性,我们也不假装为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清单。清教徒们自己无疑会加上更多错误,因为他们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十分严厉,从他们的属灵日记可以证明这一点。虽然他们为自己设定了很高的基督徒生活标准,但他们也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在许多方面都失败了。

    对预备领受恩典的过分要求和法律主义倾向
    首先,少数清教徒在追求信仰的纯洁和日常生活时,其热情越过了界限。一方面,这可能要求罪人在得救之前必须经历超出一般的深刻降卑,例如托马斯·胡克(Thomas Hooker)强调一个罪人预备领受恩典时有一个标志,就是他悔改以至于为了上帝的荣耀,甘愿下入地狱。

    另一方面,也有少数清教徒陷入了律法主义的错误,在某些领域(如娱乐活动)扼杀了基督徒的良心自由。令人欣慰的是,陷入这些特定误区的清教徒只是少数,但尽管如此,他们在当时以及我们的时代都对清教徒运动造成了破坏。在其后人早已摒弃清教徒的信仰之后,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体面”崇拜中律法主义仍然存续,而这种崇拜不过是基于对邻舍看法的畏惧。

    不能容忍他人的观点
    其次,一些清教徒有时不能容忍持不同意见的人。持不同见解者有时会遭到流放或压迫。虽然有时,因犯罪者的态度,这种处理方式是合理的,但在其它情况下,清教徒本可以对那些持不同见解的人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这也损害了清教徒的名声。
    清教徒的不宽容态度导致他们认为事无巨细,都是重要的。清教徒通常对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习惯性地以圣经为依据来建立这些观点——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过度解经成为私意解经。另一方面,也当指出,他们反对婚戒、跪下领受主餐以及牧师袍服等各种事物的态度,其渊源在于他们对罗马天主教及其所有不符合圣经的迷信活动的合理反对。而且必须记住,他们的反对者要求以遵守这些习俗作为加入教会、公开事奉和获得公民自由

    的条件。从三个多世纪以后的视角来看,对一些我们可能认为无关紧要或只值得轻微反对的事物,他们所采取的严厉反对态度,使我们认为清教徒有时过于偏执。

    奴隶与女巫审判
    第三,一些可怕的做法,如容忍拥有奴隶和进行女巫审判,仍然是清教徒过去的污点。虽然我们可以庆幸这两个严重的问题只存在于一小部分清教徒中,但即使有一个清教徒相信这些东西,也是一种严重的缺陷。再多的理由,包括认为少数拥有奴隶的清教徒通常善待奴隶并忠实地向他们传福音,都不能为这种可憎的做法开脱。我们深感悲哀、羞愧和尴尬的是,无论周围社会的其他人在做什么,任何清教徒都不应容忍奴隶制。他们当然应该比别人知道得更清楚。
    至于女巫审判,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的。容忍这一做法的少数几个清教徒,其属灵成熟度,更令我们这个时代对这一严重盲点感到费解。为了历史的准确性,这里必须再次指出,大多数清教徒并没有对这种所谓“女巫”采用这种严厉手段。像撒母耳·威拉德(Samuel Willard)等牧师公开地谴责了女巫审判。 甚至像撒母耳· 苏厄尔
    (Samuel Sewall)这样在审判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法官,后
    来也对自己的参与感到悔恨。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清教徒

    呼吁停止使用“幽灵证据”,有力地终止了这种审判。1
    清教徒作为一个整体,因一小部分人在这些方面的罪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尽管现代历史学家,包括世俗和宗教的,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纠正,但清教徒一词仍被许多人用作贬义,成为严酷和迷信的代名词。

    其他弱点
    清教徒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弱点,但谈及其中一些时,必须要考虑其历史背景。有人会指出他们热衷于持守整个安息日,但也有人会说这是他们的优点之一。
    有些人会指出,他们将日常琐事都属灵化和道德化,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但另一些人则会回应说,这正是我们这个不属灵、不道德的时代所缺乏的。
    有些人指出他们的讲道过于冗长[如约瑟夫·卡里尔
    (Joseph Caryl)关于《约伯记》的讲道长达三百多篇,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关于《约翰福音》十七章的讲道长达一百四十五篇],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不适合我们的时代,但在这方面清教徒所思想的与我们的大有不同。我们训练传道人讲道时,要求他们阐释所讲章节

    1 有关女巫审判的描述和分析,请参阅Dean George Lampros, “Season of Anguish: The Formal Proceedings Conducted during the Salem Witchcraft Hysteria of 1692,”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Journal 56 (1994):303–27.

    的上下文,但清教徒无论好坏,都将整本圣经视为上下文!事实上,当我们阅读威廉·古纳尔(William Gurnall)的
    《基督徒的全副军装》(The Christian Armour)这部讲论
    《以弗所书》第六章半章内容的长篇巨著时,却会惊讶地发现,其中重复和冗长内容确如此之少。我们认为,有些清教徒确实犯有冗长的毛病,但有些大部头著作的清教徒实际上写出了伟大的经典(如古纳尔的书),非常值得通读全文。一些清教徒传道人有这样的恩赐,能够坚持这样传讲经文;而另一些则没有这样的恩赐。今天的传道人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恩赐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这些恩赐。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通过所有这一切,清教徒教导我们三个重要的真理。首 先,作为基督徒,我们自身的盲点和罪会给他人和自己造成很大伤害。例如,即便是世俗世界,一百年后将会如何看待今天的基督徒,容忍野蛮地杀害数百万在子宫中婴孩的行径呢?我们多么需要呼求上帝,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盲点和罪,并毫不迟疑地悔改和离弃这些罪。“上帝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 23-24)

    其次,我们需要从清教徒的历史中学习,一个运动中一 小部分人参与上文简述的过失和罪,就可能对运动造成多 大的破坏。例如,有关塞勒姆女巫审判案的书写了有多少!尽管参与审判的清教徒人数不多,但这些审判对清教徒运动造成了多大的损害!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时刻牢记,我们自己的罪和盲点有可能对耶稣基督的教会造成巨大伤害。
    第三,正如利兰·瑞肯(Leland Ryken)所做的十分恰当的总结,我们应该从清教徒的弱点和错误中吸取教训,牢记:
    •将休闲和娱乐本身视为对于人类休息、庆祝和丰富
    生活有益的事物。
    •要警惕在我们的基本道德原则之外添加更多的规则。
    •练习简洁的艺术,对有些事情不作说明,选择文字
    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并尊重观众的注意力持续时间。
    •谨防过多的道德说教免得矫枉过正。
    •避免男尊女卑的思想。
    •区分某事的原则和对它的滥用,从而超越党派精神。
    •虽拒绝接受某些人的观点,但尊重他们的宗教情感。
    •请记住,准确的表达胜过夸张的表述,温和的表达胜

    过好战的表达,好事做得过头就会变得可笑。2
    最后,尽管清教徒的生活确实相当严格——尤其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尽管他们有盲点,但他们对上帝的怜悯和赦免有深刻的感受。清教徒所蔑视的是世俗的思想,仿佛时间和永恒对人类的灵魂并不重要的生活态度。然而,认为清教徒的经典形象就是去往锡安的天路客或旅行者,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清教徒将对来世的抱负与现世的有用性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最好的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或工人,遵从上帝的话语,荣耀上帝。总之,尽管他们中的少数人在上述领域存在盲点并犯了罪,但每个人都努力成为两个世界的最佳公民。
    因此,我们不要让清教徒的错误遮蔽我们的双眼,我们 总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无论是他们的缺点还是优点。让我们下定决心跟从他们,效法他们跟从基督(林前11:1)
    ——绝不效法其它!

    2 Leland Ryken, Worldly Saints: The Puritans as They Really Wer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6), 201.在本章中,我们将借鉴雷肯
    (Ryken)的见解和评价。

    43
    清教徒给当代的启迪

    我们写作此书时,心中满怀感恩。从童年和青年时代起,藉着阅读清教徒作品,我们每个人都发现自己从中得到了 充实、挑战、鼓励,并且还增长了智慧。我们的愿望十分简单,就是分享这一祝福,好让其他人也能享受到这一宝库的益处。
    以下是我们认为清教徒在今天仍具价值的几个原因。

    满腹经文
    当你阅读清教徒的作品时,很难不被他们对经文的了解 和运用所震撼。他们的讲道和著作中充满了圣经中的典故、短语、例子和引证的经文。圣经是他们的最高权柄,也总是作为检验他们教导的标准。查尔斯·司布真就此说道:
    我想引用约翰·班扬的话作为我要说明的例子。阅读他的 任何作品,你都会发现这几乎就像是在阅读圣经本身……。无论刺到哪里,你都会发现他的血液里流有圣经,圣经的 精髓从他里面流淌出来。他说话必定引用经文,因为他的心里充满了上帝的话语。1

    1 C.H. Spurgeon, C. H.Spurgeon’s Autobiography, Compiled from

    说清教徒讲求圣经,并不是说他们是机械的圣经学者。他们不是肤浅地引用圣经,也不惧怕探索信仰中的一些伟大教义,例如三位一体这样无法从单个经文中总结出来的教义。他们在教义上深厚扎实,因其以圣经为根基,因此往往表现出智慧、平衡和理性。

    聚焦于基督
    他们也将教义的重点放在圣经所关注的地方——基督身上。理查德·薛伯斯曾用一段话描述教牧事工的目标,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整个清教徒运动:

    我们蒙召传道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和阐明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好像挖掘宝藏,从而将属上帝之人的情感引向基督那里……。我们呼召的终极目的就是促成基督与每一个灵魂之间婚姻般的联合。我们是新郎的朋友,要把教会带到祂面前;我们是教会的朋友,要把基督带到教会面前。2

    威廉·帕金斯在其一部有关讲道影响深远的著作中,用

    His Diary, Letters, and Records, by His Wife and His Private Secretary, 1878–1892, vol. 4 (Toronto: Fleming H. Revell, 1900),
    268.
    2 Sibbes, “Bowels Opened,” in Works, 2:142.

    更加简洁的语言总结道:“通过基督,传讲基督,赞美基
    督。”3
    清教徒发现在圣经中基督无处不在。托马斯·亚当斯
    (Thomas Adams)认为,“基督是整部圣经的总结,每一页,几乎每一行都可以找到对祂的预言、预表、预示、展现和 证明,圣经好像包裹婴孩耶稣的襁褓。”4同样,以撒·安布罗斯(Isaac Ambrose)写道:“把基督看作整本圣经的实质、精髓、灵魂和范畴。”5因此,清教徒在传讲基督和教导祂子民时,很自然地会翻开《旧约》,也会翻开《新约》。
    清教徒热爱基督,写下了许多关于美丽基督的文章。具 有清教徒思想的撒母耳·卢瑟福写道:“将千千万伊甸园般乐园中的美丽汇聚在一起;将所有的树木、所有的花朵、所有的气味、所有的颜色、所有的味道、所有的欢乐、所有的可爱、所有的甜蜜都汇聚在一起。哦,那将是怎样无与伦比的美丽啊?然而,这一切对于美丽且最亲爱的基督来说,仍然无异于一滴水相较于整个洋海,河流,湖泊和

    3 Perkins, The Art of Prophesying, or, A Treatise Concerning the Sacred and Only True Manner and Method of Preaching, in Works, 10:356.
    4 Thomas Adams, “Meditations upon Some Part of the Creed,” in The Works of Thomas Adams (1862; repr., Eureka, CA: Tanski, 1998), 3:224.
    5 引自Packer, A Quest for Godliness, 103.

    万千的大地。”6托马斯·古德温也有同感,他断定如果基
    督不在天堂,天堂对他来说就像地狱。
    对基督的专注使清教徒避免了许多神学上的奇异思想, 并使他们的著作充满了敬拜的气息。你是否愿意更好地认识基督,更全然地爱祂?把自己沉浸在清教徒的著作中,祈求圣灵使用这些著作,帮助你以基督为中心,使你成圣。

    虔诚
    可悲的是,“虔诚”一词在今天往往带有轻微的贬义,意指肤浅和没有深度,更多是“人心的”,而非智力学识的。所有这些描述都不适用于清教徒。清教徒往往学识渊博,在语言学方面训练有素,在圣经、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方面都造诣深厚。他们的研究深入而认真,因此博学多才。他们的神学往往引发人思考。
    同时,他们的神学也常常激发人内心的热情。在清教徒手中,深邃而富有思想力的神学决不允许成为知识分子的游戏——它促进了敬拜,建立了教会。他们普遍厌恶那种死板的正统观念,在这种观念中,教义只是神学乒乓球游戏

    6 Samuel Rutherford, “Epistle 29. To the Lady Kilconquhair,” in Joshua Redivivus, Or, Three Hundred and Fifty-Two Religious Letters, by the late eminently pious Mr. Samuel Rutherford, Professor of Divinity at St. Andrews (Glasgow: William Bell, 1796), 60.

    中的小球。他们希望建立的不仅仅是对福音教义在理智上的认同;他们更希望看到对真理发自内心的认识。因此,约翰·欧文在介绍他的伟大著作《基督论》时写道:“描写基督之位格的伟大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够爱祂,从而被改变为祂的形象。”7
    事实上,清教徒的某些特点充满在他们的著作中,然而,这些特点甚至超越了著作本身。当时的作家称之为“酊剂”
    ——一种氛围或色调。他们既散发出虔诚的祈祷气息,又
    以敬畏之心感受上帝的荣耀和恩典所带来的震撼。

    务实
    清教徒是一群渴望见证上帝的圣言对人心、思想和生命 发生改变的人。因此,他们有意识地力求牧养和务实的方向。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伟大的受难者,忍受过今天舒适的西方闻所未闻的各种迫害、疼痛和丧亲之痛,这几乎无疑是对他们有帮助的。他们根本无法把基督信仰当做玩笑。在生命的每一部分,他们渴望、传讲、牧养、书写、活出和死去,都是为了见到上帝的荣耀,并预备自己的灵魂在审判之日,披戴着基督的公义来迎见基督。

    7 Owen, Christologia, in Works, 1:27.

    结论:带着祷告阅读清教徒著作
    基于这些原因——还有许多其它原因,您将在清教徒著作中找到生命的丰盛。因此,我们建议您,亲爱的读者,拿起他们的著作阅读吧,尽管他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盲点。
    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于研究他们的神学、讨论他们的 思想、回顾他们的成就和斥责他们的失败上。对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像清教徒一样,渴望荣耀三位一体的上帝呢?我们是否像他们一样,被圣经真理及圣经所激发的热忱所激励?我们是否赞同清教徒的观点,认为归信和披戴基督的义袍是至关必要的呢?
    仅仅阅读清教徒的作品是不够的。对清教徒的兴趣激增并不等同于清教徒主义的复兴。我们需要的是清教徒的内在气质——他们理解、教导并活出了那种真实的、符合圣经的、且充满智慧的敬虔,我们的内心、生活、教会和国家都需要这种敬虔。
    尽管他们有缺陷,但我们是否愿意像他们那样努力遵从上帝的圣言?我们是否愿意像他们一样坦率地承认,一滴罪的恶,比最深重的苦难还要严重?我们愿意像他们那样爱基督,像他们那样侍奉三一上帝吗?我们会像他们一样一只眼注视着永恒吗?
    认真并带着思考和祷告阅读清教徒作品吧,然后出发,

    跟从他们,但仅限他们跟从基督的部分(林前4:16)。你不会后悔的。如果你还没有得救,那么靠着圣灵的恩典,它很可能引导你,使你得救。如果你已得救,它会引导你灵性成长、走向圣洁和成熟。

    44
    如何阅读清教徒作品?

    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在谈到清教徒
    及其作品时写道:
    清教徒是燃烧并闪耀的光芒。当他们因着“黑色巴托罗 缪法案”而被驱逐,离开各自的牧职,在谷仓、田野、公路 和篱笆旁传道时,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好像有权柄的人一样写作和布道。他们虽已逝去,但他们的著作仍在发声:直到今天,这些著作仍带有一种特殊的恩膏;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注意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真正而有生命力的信仰越是复兴,人们越是渴求那些优秀而古老的清教徒著作,或那些有清教徒风格、与英格兰教会生死与共的作者……。
    他们的作品仍在城门口赞美他们;我们不必假装有说预 言的灵,但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言,这些作品必将存续和繁荣下去,而更多与此相反的现代表演,尽管装饰华丽而浮夸,但在悟性被开启,能够辨别什么才是最接近圣经标准之人看来,必然衰退和消亡。1
    如果您刚开始阅读清教徒的作品,可以尝试从改革宗遗

    1 George Whitefield, preface to The Works of That Eminent Servant of Christ Mr. John Bunyan, 2 vols., 3rd ed. (London: W. Johnston, 1767), 1:iii–iv.

    产书局(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出版的《今日清教 徒珍品》(Puritan Treasures for Today)系列开始。这些都是清教徒的短篇作品,每本大约一百页,其中的每句话都用现代英语进行了编辑(在不改变内容的情况下!),读起来就像昨天写的一样。例如,从约翰·弗拉维尔的
    《战胜罪的恐惧》(Triumphing Over Sinful Fear)、威廉·格林希尔(William Greenhill)的《停止爱世界》
    (Stop Loving the World) 和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以信求据》(Faith Seeking Assurance)开始吧。与当今大多数基督教书店里随处可见的浅薄基督教读物相比,这套通俗易懂的丛书会让你立刻看到清教徒的灵性是多么动人和深邃。
    当你一旦被清教徒作品中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时,就可 以阅读未经编辑的清教徒原著。我们建议从托马斯·华生的《被风暴夺去的天堂》(Heaven Taken by Storm)、约翰·班扬的《敬畏上帝》(The Fear of God)、约翰·弗拉维尔的《保守心灵》( Keeping the Heart )、托马斯·布鲁克斯(Thomas Brooks)的《抵御撒旦诡计的良方》
    (Precious Remedies against Satan’s Devices)和理查德·薛伯斯的《光荣的自由》(Glorious Freedom)开始;然后再读约翰·欧文、托马斯·古德温和约拿单·爱德华兹的作品,这些作品会更加挑战你。

    若要了解清教徒的生活方式和神学,可从利兰·瑞肯
    (Leland Ryken)的《世俗圣徒》(Worldly Saints)开始:
    《清教徒的真实面目》(The Puritans as They Really Were,Grand Rapids: Zondervan,1990)、彼得·刘易斯
    (Peter Lewis)的《清教主义中的天才》(The Genius of Puritanism,Morgan,Penn:Soli Deo Gloria,1997 ); 埃罗尔·霍尔斯(Erroll Hulse)的《谁是清教徒?他们的教导是什么?》(Who Are the Puritans? And What Do They Teach? Darlington, England: Evangelical Press, 2000);以及詹姆斯·帕克《追求敬虔:清教徒对基督徒生活的展 望》(James I. Packer’s A Quest for Godliness:The Puritan Vision of the Christian Life,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1990) 。然后继续阅读周毕克和兰德尔·J·佩德森(Randall J. Pederson)的《遇见清教徒:现代重印本指南》( Meet the Puritans: A Guide to Modern Reprints,Grand Rapids: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06),该书为您提供了近一百五十位清教徒的生平简介,以及从1956年到2005年这五十年间再版的七百部清教徒著作的简要概述,并附有周毕克和马克·琼斯(Mark Jones)编写的配套卷册:《清教徒神学:生命的教义》
    (A Puritan Theology:Doctrine for Life,Grand Rapids: Reformation Books,2014),它为你提供了清教徒在五十

    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导,然后向你展示了清教徒如何将他们的教导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

    你是否曾问过这样的问题:“清教徒是谁?他们对我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果你还在寻找这些问题的合适答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专⼀跟从上帝》对清教徒进⾏了⼀个基本的介绍,揭⽰了他们是⼀群尽⼼,尽性、尽意、尽⼒追求上帝的⼈。周毕克和迈克尔·⾥夫斯为我们介绍了九位我们都应该熟知的清教徒中坚⼈物,然后向我们展⽰了清教徒在讨论上帝、救赎、教会和⽇常⽣活等相关的教义⽅⾯时所做的实际贡献。阅读这本书吧,并为之所动,像清教徒⼀样专⼀跟从上帝。
    “当我想了解或探索‘清教徒’时,真正能帮助我的,将是⼀本⼤约⼀百六⼗⻚的书,由⼀两位熟练且受欢迎的基督教传播者撰写,他们同时⼜是精通清教徒历史、神学、⽣平、教牧事⼯及对当代适⽤性的学者。如果有这样的⼀本书就好了!现在有了。这本书名为《专⼀跟从上帝》,它既是⼀本精彩的⼊⻔书,⼜是⼀⻔复习的课程,还是⼀本伟⼤的读物。为周毕克和迈克·⾥夫斯这对充满活⼒的组合所呈献的礼物欢呼三声!”⸺⾟克莱· 弗格森( Sinclair B. Ferguson ), 利⼽尼尔事⼯( Ligonier Ministries)教学研究员及改⾰宗神学院系统神学院⻓教授
    周毕克,密歇根⼤急流城清教徒改⾰宗神学院(Puritan 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院⻓兼系统神学及讲道学教授。
    迈克·⾥维斯,英国⽜津联合神学院(Union School of Theology)院⻓兼神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