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听书|清教徒论彼此相爱THE PURITANS ON LOVING ONE ANOTHER(2)

    Getting your Trinity Audio player ready...

    爱的本质与原则
    ——爱是命令的总归

    约瑟夫‧卡罗先生
    (Mr. Joseph Caryl)晚年布道信息

    讲道一

    “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 提摩太前书
    1:5

    正如我们在这封书信第一章开头所看到的,敬虔的使徒 保罗发现,以弗所教会中有些人正在用无谓且无效的教义 扰乱教会。因此,如果你查阅本章 3、4 节会看到,当他前往马其顿时,他劝提摩太住在以弗所,严厉嘱咐那些人不要教导与他背道而驰的教义,或者与福音主旨相反的教义。在加拉太书 1:8 中,他说这些教师应当被咒诅。
    在第 4 节,保罗希望提摩太向他们发出警告:“也不可听从荒谬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保罗劝提摩太这样嘱咐以弗所的教法师,也提醒圣徒注意这些人的教导。
    那些编造谎言的人和家谱专家是冒牌的律法拥护者,所 以使徒告诉他们,律法会使人在爱中彼此相拥,而不会使人纠缠于无谓的问题或发泄怒气。在我们现在读到的这节 经文中,他说:“命令的总归就是爱; 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这句话包含两个元素:

    首先,它提出了一个论点。
    其次,给这个论点下了限定条件。
    这节经文一开头就提出“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一论点,又以该论点的限定条件结束——这爱是“从清洁的心、无 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我将首先解释这一论点,然后说明它与限定条件之间的
    联系,并从整节经文中概括出一个教义要点。
    命令的总归就是爱。为了解释这一论点,我必须先说明三件事:
    命令是什么意思?
    命令的总归是什么意思?
    特别要问的是,命令的总归,就是这爱,是什么?
    我将在简单地解释这三个问题之后得出结论。

    1.命令的总归就是爱,但这命令是什么呢?
    这里翻译为“命令”的词不是通常用来表示“诫命”
    (commandment)的希腊词语。正如评论家所说的,这个词的正确含义是法官或上司就某件事情下达的命令。’使徒行传 5:28 使用的就是这个含义。大祭司对使徒们说:“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吗?”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过你们吗?路加在这里使用了希腊词语 hebraism,以表达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想法:“我们不是严严

    地禁止你们吗?”我们不是命令你们了吗?根据这句话的
    意思,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我们不是给你们下了死命令 吗?”或者,正如贝萨(Beza)先生所译:“我们不是一再地命令你们吗?”使徒在提摩太前书 1:18 也用了这个含义,意思是说:“我交给你一个责任”。那么,如果我们严格按照这个意思理解“命令”一词,它与我前面提到的第 3、4节经文有什么特别关联呢?保罗劝提摩太嘱咐一些人不可教导其他的教义——这里的嘱咐也可以说是命令。这是 “诫命”一词的词根。可以这样翻译,“我嘱咐你吩咐他们这个命令”,也可以这样翻译,“我命令他们不可传授其他教义”。保罗仿佛是在说:“我恳求你嘱咐或命令他们,是为了促进弟兄彼此相爱”。相反,其他的教义只会滋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引起教会之间和弟兄之间的争论。“命令的总归,也就是我命令他们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弟兄之间的 爱”。
    因为使徒在第 7 节提到那些想作教法师的人,并从第 8、
    9 节开始,谈论律法的性质和用途,所以我认为,“命令” 一词的含义可以引申为神的全部律法,或是关于我们当做什么或不当做什么,即神的一切启示。这里有一个单复数变化的修辞手法。保罗将单数“命令”换成了复数“各种命令”。事实上,正如恩典的教义是一系列应许的集合,律法也是一系列命令的集合;在这个意义上,加尔文先生说,

    “命令”这个词可以囊括神的所有命令——不仅是十诫所
    列出的诫命,还有散落在圣经各处的命令。神的命令,或者说各种命令,就是神启示的旨意,关乎人当做的事,目的就是爱。关于第一点,如何理解这里的“命令”,就讲到这里。
    2.命令的总归是什么?命令的总归就是爱。我们可以
    从三个方面理解“总归”一词。
    首先,“总归”一词有“终点”的意思,指一件事的终结和句点,即万物的终结。因此,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 4 章 7 节中说:“万物的结局近了”。如果在使徒时代,万物的结局就在眼前,那么对于现在来说,结局更是何等地近!这
    个有形世界的终结或句点,就在眼前。因此,我们要警醒,
    切勿沉睡。
    其次,“总归”一词表示某个行动的目标、计划、情节和范围,即我们意欲达到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对目标的渴望永无终结”(The desire of the end is endless);也就是说,除非人达到他所期望的目的(即他们为自己设定要达到的范围和目标),否则他们的渴望永远不会熄灭。一件事的总归就是它的目标或范围。
    第三,“总归”还有一层含义,即一件事的成就、实现和完成。罗马书 10:4 就使用了这个含义。使徒说,“使人称义之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与和合本翻译略有出入——译

    注)。律法的总结——基督成就了律法。成就的意思是什么?
    是祂完全了律法、满足了律法,所以我们不必再通过律法来寻求称义,因为基督已经成就了律法,或者说完全了律法,使人称义。基督既遵行了律法的命令,也承受了律法的刑罚,因而满足了律法;因此,祂成就了律法,将律法带到完满的终点。除了遵守诫命或承受刑罚之外,律法对我们再无其他要求,而这两点基督也已经完全做到了。因此,祂满足了一切律法。事实上,基督以他主动和被动的顺服满足了律法,因此我会说,祂以废除的方式成就了律法,因为祂废除了律法的一个用途,即让我们靠自己的行为称义。基督成就了使人称义的律法,因为我们再也不用靠守律法得称为义了。
    这节经文说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里的“总归”应从后两种意义上理解。为什么?
    首先,因为爱是律法的目的。律法的作用是让我们彼此 相爱,也就是说,神诫命的目的和作用是使我们行在爱中。
    其次,爱成就律法,也就是说,爱实现律法、完成律法。
    律法在爱中得以完全。请看这两段经文:
    罗马书 13:10,“爱就完全了律法”。律法的完全就在于爱,正如加拉太书 5:14 所说:“全律法都包在一句话里之内了”。这的确是一句美言。这包含全律法的一句话是什么?

    就是“爱人如己”。所以,我们应该将“总归”一词理解为,
    爱是律法的完成和实现。
    第三,再进一步,作为诫命的目的,既是最终的目的,
    也是该目的的实现,“爱”(charity)是什么?
    圣经对“仁爱”(charity)有两种解释。更严格地说,它包括救济穷人和安慰伤心的人。因此,救济穷人、安慰伤心的人,就是仁爱。
    然而,“仁爱”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被理解为一般意义 上的爱,因此有人将这段经文翻译为,“诫命的总归就是 爱”,因为“仁爱”的含义比“爱”狭窄。诫命的目的是爱。事实上,整本圣经都在交替使用这个词常见的译法,即 “爱”或“仁爱”,因此无需多加引述。这个词的意思是对神的爱和对人的爱。
    问题:那么,圣经中所说的仁爱或爱到底是什么呢?
    回答:首先,我认为这里说的爱并不是对神的爱,尽管 那是高于一切的爱,也是诫命最崇高的目的。我认为这里说的爱是仁爱,即对人的爱。我在这里把它限定为对人的爱,理由是使徒在谈到这种爱时,是在反对假教师可能在教会中提出的那些谬论和问题。诫命的目的是仁爱,弟兄 才能和睦共处。他在第 6 节中说:“有些人偏离了(仁爱)”。他说他们已经完全偏离了仁爱,“陷入无用的争吵”。因此,我们思考这段文字的上下文就会看到,保罗似乎是把这里

    所说的仁爱或爱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弟兄与弟兄之间。这
    是第一点。
    其次,这里所说的对弟兄的仁爱,并不是那种慷慨救济穷人的仁爱,尽管这是一种极好的仁爱(请记住这一点)。但我想,这并不是这里所说的仁爱;这里所说的仁爱,是我们的心相契合、彼此相亲。
    第三,这里所说的仁爱或爱并不是一种懒惰的习惯。一个人可以说,“我爱神”,却光说不做。我认为这里所说的 “仁爱”不是一种懒惰的习惯,而是表现在生动活泼的行动上。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段经文说的“仁爱”应该被理解为我们彼此之间所有爱的行为和义务。
    最后,这里说的仁爱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但诫命的目的并不是具有积极行动的仁爱而已,它的源头和养分来源必须是这节经文末尾所说的,“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
    因为会占用太多时间,我不能充分展开解释这三个源头。事实上,即便浅显地了解这些源头都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因此,让我用一句话总结:从这些泉源中涌出的仁爱就是 这段经文所说的仁爱,也就是使诫命完全的仁爱。如此一来,我们就了解了福音之爱的来龙去脉,如同它的血统和父母。或者,按照之前的比喻,我们说有一道祝福之河, 名为“爱”,在人类居住的所有地方,只要河道畅通无阻,

    河水自由流淌, “它的分叉(就像诗篇 46:4 中所说的河
    水,是神向祂子民所施的恩惠)就使神的城欢喜”。亲爱的弟兄姐妹,通过以上论述,相信你可以明白(在主的帮助下)我想要如何处理这段经文。我希望你们看到诫命的总归或目的,就是爱或仁爱;我更希望你们知道那祝福的泉源,即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这爱必须从这些泉源中流淌出来,并且日复一日从中得到滋养。如果神允许,我会这样做的。
    但现在,我将撇开所有这些细节,只谈从整段上下文、这节经文和其中的细节得出的一个要点(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该教义的要点如下:
    教义:一切诫命的目的或总归就是爱的行动,既是对人 的爱,但更多是对神的爱。这些行动必须源自美善的泉源,即恩典的原则。
    可以说这一点在圣经中有着非常明确清楚的教导。因为 使徒说,爱必须出于清洁的心(等等)。关于这颗清洁的心,之后(主若允许)我将清楚地阐明,是一颗充满恩典的心。因此,爱必须从恩典的原则中流淌出来。
    无论是对神还是对人,构成、完成和完善一项善行特别要包含三件事,且必须同时存在,缺少任何一件就会产生恶。一项善行必须具备其所需的所有条件。这里我只说三点。

    首先,若要称一项行动是善行,其内容必须是善的。它
    必须符合规则,所以它的内容必须是好的。
    此外,行善的人必须看这行动为好。我们若不明白或不相信那是好的,那行为对我们就不是好的。是的,使徒告诉你们,“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 14:23)。在这里,他说的不是称义的信心,而是劝服人的信心。凡不出于信的都是罪。一个处于称义状态的人,或一个有称义之信心的人,也有可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劝服人的信心,这对他来说就是罪。这是第一点。
    其次,一项行动的目标或目的必须是好的;在所有好的目的中,最主要的,也是绝对不能遗漏的,就是荣耀神。马太福音 5:16 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你们爱的行为),就荣耀你们在天上的父。”不要荣耀自己,不要高举自己。法利赛人所有在物质层面美好的善行,甚至是非常美好的举动,例如施舍、祷告、禁食,都是为了自己,而正是这种对自我的高举败坏和毒害了他们的善行。我们在马太福音 6:1, 5, 16 和其他地方都可以读到这一点。目的决定行为的好坏。行为必须有一个好的目的,否则,善行的内容和善行都不好。
    第三(这也是眼下的问题),行动的原则或源泉必须是好的。一个人有可能做一项就其内容而言是好的行动,并存着好的目的,却不是出于正确的原则。这就是经文和教义

    所说的:除非原则是好的,否则善行就不善。源头如何,
    从它流出的泉水也如何。什么树就结什么果子。“荆棘上岂 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太 7:16)?为什么呢?因为荆棘没有结葡萄的根,蒺藜也没有结无花果的根。
    因此,基督说:“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太 7:18)。这话主要是针对假先知及其教义而言,因此也适用于所有虚假认信的人及他们的目的。他们败坏了,就结不出好果子。如果你想从一个没有调味或没有香味的器皿里舀酒来喝,那酒就只有木桶的味道。我们生来就是没有调味的,我们是没有香味的容器。因此,从我们身上流出的酒一定没有香气,也不好喝。因此,在马太福音 12: 34 节中,基督向法利赛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
    其实他们可能说出好话来。恶人往往会说一些好话,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金口若望(Chrysostoms)的金口玉言,但他们的内心不过是铜臭和糟粕。但恶人通常会口出恶言,其内容都是恶的。罗马书 3:13 引用诗篇的话说,“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 他们的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
    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口吐恶言(因为那是他们本能的语言),所以他们也总是败坏他们说出的好话,或是因为拙劣的说话方式,或是因为说话时的恶意。

    当魔鬼承认基督是“至高神的儿子”时,他的认信似乎
    和彼得的一样——基督都称要以彼得的认信为磐石建造教会。但魔鬼说这话是出于卑鄙的意图,因此基督弃绝它,并为此斥责魔鬼。因此,恶人用他们恶劣的说话方式,或恶劣的含义,败坏了他们的好话。因此,所罗门在箴言 26:7 中这样说:“瘸子的脚空存无用;比喻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和合本中的“比喻”作“箴言”)。“比喻”在这里指的是神的话语,是统管和命令的话语。这就是比喻的意思,它是统管我们的话语。所以,作者说:“比喻,即神谕,在愚人口中就像瘸子的脚一样无用”。
    恶人的嘴吐不出好话,他的心永远跟不上他的舌头。因此,你看,基督说,恶人说不出好话,因为他们无法出于美善的目的说话。
    既然恶人不能说好话,他们也做不出合乎恩典原则或神喜悦的好事。我不是说他们不能行善,而是说他们不能行合乎原则或神所喜悦的善事。这就是使徒在罗马书 8:8 中得出的结论。在进一步的论述之后,他得出结论:“(所以,)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悦”。任何成全律法的行动都是为了讨神喜悦,但是他说:“属肉体的人不能讨神的喜悦”。 “属肉体的人”是什么意思?显然不是两位教皇(他们认为自己无懈可击)所解释的意思。他们认为,“属肉体”意味着处于婚姻状态。但是,使徒所说的“属肉体”指的是

    处于自然状态,即未重生的状态。他们不能讨神的喜悦—
    —不仅在行恶时不能讨神的喜悦,即便在行善时也不能,因为恶人献祭是神所憎恶的(箴 15:8)。因此,使徒在谈到世人时说,就他们的自然能力或状态而言,“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 3:12)。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行善呢?因为他们都不在恩典的原则之下,没有接到善的泉源上。尽管他们所做的事本身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出于一些好的目的做这事,但由于不在恩典的原则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够行善,或者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行善。没有例外。
    关于这一点无需多作说明。下面我将提出三个应用。
    应用 1. 第一点是作为判断的参考。如果那些对神和人 所做的善行,即使诫命完全的行为,必须出自恩典的原则,我们就可据此判断那些仍处于自然状态中,既没有清洁的心,也没有无亏的良心,更没有无伪的信心之人的善行。 为什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他们的行为呢?因为这些善行一定不是诫命的总归,无法使诫命完全。这些人的行为,甚至是他们充满爱、节制、忍耐和公义的善举,被一些虔诚博学的古人称为“光辉的罪恶”。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很有理由这样说。这就是古人对这些人的善行的评价,正如基督在路加福音 16:15 中告诉法利赛人的那样,“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为什么?因为它缺乏恩典的原则。

    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他们的香膏盒——我指的是那些没
    有这些原则的人所行的善事——在人闻来可能香气四溢,里面却有许多死苍蝇,特别是最大的一只叫“不信”,因此他们的香膏盒在神闻来臭气熏天。使徒在希伯来书 11:6 中如是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这是圣经明确提到的善行的一个泉源。福音之爱比整个自然界的爱更崇高,而敬虔比最幸福的道德家最好的装扮更华丽。马太福音 5:20 说,“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神的国”。这一点可供我们参考。

    应用 2. 我要十分惋惜地介绍第二个应用。如果这是真理,那么许多人奉基督之名,却仅仅出于自然原则履行宗教义务、广施善行,就十分值得惋惜。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在使诫命完全。大多数人彼此相爱的情感,并不比达蒙
    (Damon)、皮提乌斯(Pithius)、皮拉德斯(Pilades)和 奥瑞斯忒斯(Orestes),或其他最为人敬仰的异教徒的情感更属灵。我可以说,他们敬拜神和耶稣基督的敬虔程度,甚至输给古罗马人崇拜朱庇特或以弗所人崇拜他们伟大的女神戴安娜的敬虔程度。
    如果基督徒的善行不是出于属灵的原则或基督徒的原则,当然会令人惋惜。人们可能单凭人的情感和血气跟随基督,这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耶稣基督就发现了这一点。约翰

    福音 6:26 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
    饼得饱”。跟随基督是极好的事,但他们仅仅是出于人的原则这么做。是的,我们完全可以判定,他们在第 34 节中的祷告只是出于属肉体的灵。当基督讲到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人的饼时,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然而,这只是出于肉体的渴望,他们不知道这饼在属灵层面上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这是显然的,因为本章的最后说,许多听众离开了祂。出于肉体的原则做极美的事,当然值得惋惜。所罗门哀叹说,在这个世界上,义人常常遭遇恶人所行的,恶人也常常遭遇义人所行的(传 8:14)。这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但现在我要向你们展示两个更值得惋惜的景象。
    首先,看到好人按照恶人所行的行事非常可悲。大卫在乌利亚的事上就是如此(撒母耳记下 11 章)。当所罗门的心随从异教神,为可憎的偶像建造高台时,他也是如此
    (王上 11:4-5)。亚撒是个好王,却也囚禁先知,在病中求问医生而不求问神(代下 16:10-12)。连圣洁的使徒彼得也是如此,他不认他的主,是的,在马太福音 26:72-74 中,他起誓不认他的主。许多敬虔人在试探和败坏的压力下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自称敬虔的人——他也的确是真敬虔之人,像恶人一样行事,难道不是可悲的景象吗?我有时

    候会说,这是在新人的状态中扮演旧人的样子。这是一件
    非常可悲的事。
    但现在,根据这段经文和教义的主旨,我还要向你们展 示另一种景象,也十分可悲。那是什么呢?我们会看到恶人照着好人所行的去行,却仍然保持他们罪恶的状态。他们坚持做好事,却步履蹒跚,从未想过自己也要成为义人。就这样,恶人照着义人所行的去行。我说,这真是可悲的景象。扫罗列在先知中时就是如此;一个恶人做了很多善事(撒母耳记上 10 章)。亚哈自谦的时候也是如此;一个恶人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列王记上 21 章)。耶户摧毁偶像崇拜时也是如此(王下 10:28);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耶户却是一个极恶之人。犹大传福音时也是如此;他行了一件极美的事,却是个叛徒。底马追随使徒、信服福音时也是如此;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他却是假冒为善之人、爱世界的人。所有伪善者和形式主义者在传福音、敬拜神时都是如此。在末后的日子,当他们来到基督面前,用他们做的好事向他邀功时,基督会用马太福音 7:22-23 的话回应他们。这些人说:“我们曾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了许多大好事。”基督会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你们虽然行了这些善事,却不是出于正确的根基,不是出于恩典的原则。你们做这一切善事的时候,却是暗中作恶、专爱不义。”

    这难道不令人悲哀吗?我承认,看到坏人做坏事、恶人
    做恶事,的确很可悲;然而,看到恶人保持在他的状态中、不基于属灵的原则继续行善,更加可悲。因为这不是与我 之前所说的恰恰相反吗?这是在旧人的状态中扮演新人的样子。这有什么益处呢?
    我还想说这两件事。第一,神常表示他十分不喜悦那些行善事却继续作恶人的人。祂说祂厌倦他们的侍奉,尤其是当他们里面假冒为善的时候(赛 1:14)。“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况他存恶意来献呢”?(箴 21:27)也就是说,当人为了卑劣的目的前来献祭,希望神因为他的献祭向他施恩时,神对此感到厌恶(赛 1:14)。 有些人则希望通过他们的善行来转移神的忿怒,通过他们悦耳的祷告和乐善好施的行为获得天堂的门票。我认为,当一个人怀着这样邪恶的想法行善,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满足神的公义、消除神的忿怒时,这其实是神所憎恶的。或者,当一个人不悔改己罪,而是希望通过向神献祭或一些外在的服事蒙神悦纳,这也是神所憎恶的。这些都是主极其不喜悦的事。
    我要进一步对他们说:你们在这种状态下所做的善事, 没有属灵的原则,不会给你们带来任何益处。它们不会使你获益。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里,你也不能用它们为自己求情。你能得到的最大的好处,不过是一些外在的怜悯。亚哈谦卑自己。为什么?因为这是他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

    是他的砝码。因此,耶和华说:“你看见亚哈怎样自卑吗?
    审判不会在他的日子临到”。但他只是免于外在的审判,并 没有免于神的忿怒和永恒的审判。耶户因所做的善事有了自己的砝码,但那又算什么呢?在世人眼中,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关乎一个王国,而且是几代人的王国。但事实上,这件事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耶户大发热心消灭偶像崇拜,但他得到的不过是短暂的回报,即他的王国延续了四代。但是,他在行善的同时继续做恶人,就被神永远地剪除了。
    你看马可福音 10:20 中的那个少年官。他来到基督面前,告诉他自己是如何守全了所有律法。为什么?耶稣基督知 道他确实做了这些事,但也知道他并没有基于正确的原则。因此,耶稣基督给了他什么呢?耶稣“看见他,就爱他”
    (第 21 节)。但这是一种怜悯的爱,正如有些人解释基督 仿佛是在说:“哦,像你这样遵守律法,却不是基于正确的原则,真是可惜”。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基督考验他时,他忧忧愁愁地离开了。他所得到的只是基督对他的 一些认可。正如马可福音 12:34 中耶稣对另一个人说的那样:“你离神的国不远了”。但事实上,他离得十万八千里,除非他的状态改变,否则永远到不了那里。所以我认为,根据这些经文和其他类似的经文,我们知道,人若行善却不基于良善的原则,他们的境况的确非常可悲。

    但你可能会说:“那些不基于正确原则行善的人不会从他
    们的善行中获得任何好处,因此他们的处境很可悲。若是如此,是否最好建议那些仍未悔改的人不要行善,直到他们变成义人?”
    我的回答是,“不,绝对不是”。我们不会给出这样的建议,而要鼓励所有人尽其所能地行善。我们要劝告最坏的人行善、听道、祷告、施舍。在但以理书 4:27 中,但以理就是这样劝告异邦国王尼布甲尼撒的。使徒彼得也是这样劝告西门的,他看出西门“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
    (徒 8:23)。他所做的善事,包括受洗和口头认信,但都并 非出于良善的原则,所以他正在苦胆之中。然而,彼得说: “若是可行,求主赦免你的罪”。尽管仍是恶人,但还是让 他们尽可能地行善吧。对此我想补充几点。
    首先,他们有义务行善。因为人不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并不代表他无需履行他的义务。虽然恶人用有罪的方式履行他的义务,但他拒绝履行的罪更大。
    此外,虽然他行善并不讨神的喜悦,但他不行善也会得罪神。因此,人在自然状态或堕落状态下,的确是陷入了一个非常可悲的两难境地。他若不行善,就犯了罪;他若行善,也会在行善的过程中败坏善行。但是,尽管如此,
    (我认为),我决不劝阻最坏的人行善,也不建议任何人不

    行善。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相信,他目前的状况非常糟糕,
    并劝告他竭尽所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就是我对这一点的简要阐述。

    应用 3. 为什么基于良善原则而行的善事是神所喜悦的?
    因为我们看到了重生的必要性。基督在约翰福音 3:3-5 中说:“我实实在在地(这是一个强调语气)告诉你们: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我们并非生来就有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这些都是经文说的行善的必要条件。我们生来就没有这些。因为“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无论谁也不能”(伯 14:4)。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
    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是重生的结果。教育不能洁净心灵,而必须是神的启示。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谈吐。正如人们所说,学习艺术和哲学可以打磨掉人本性中的粗糙,使之担当大用。好的文学和教育可以使人变得文明,但不能使人心归向神;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但不能改变他的本性。只有重生可以。
    我认为,一个人的状态、本性必须改变,必须有一颗纯洁的心。但除非他的本性改变,否则永远不会有一颗清洁的心。他必须先成为义人,才能行出属灵的善。请注意使徒在以弗所书 2:10 中所说的话,“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

    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
    们行的”。请注意,这里说到了善行。但我们如何完成这些善行呢?神说,我们是祂手中的工作。在我们为祂工作之前,祂先在我们身上工作。在我们行善之前,祂先使我们成为义人。保罗说,我们是神手中的工作;我们被造,或者说在基督耶稣里被造,就是为要行善。当我们与耶稣基督联合时,就有了属灵的原则,使我们能够行善。这就是你的方法。你们必须先成为神的工作,然后才能做神的工作。你们必须成为新造的人,在基督耶稣里为着行善的目的被造,然后才能行善。
    除非你改变酸苹果树的性质,否则它永远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即使你把它种在最好的土壤里,按时浇水、细心呵护、殷勤修剪,它也只会结出酸果子,除非你把它嫁接到好树上。嫁接会改变酸苹果树的性质,因为它有了新的生命法则,于是就能结出好果子。
    人也是如此。即使你把自然本性最好的人放在最好的土壤中,放在教会里,就是神的殿堂里,每天用圣洁的教义浇灌他,细心呵护他,为他修剪枝节,但除非他的本性改变,否则他只会结出酸涩难吃的果子。虽然他使用了所有这些属灵的手段,但除非这些手段能在他身上产生果效,否则他的行为都不会讨神喜悦。只有与耶稣基督联合,我们才能行善,才能蒙神悦纳。这才是改变的关键。就像在

    自然界中,嫁接会改变原生的枝子一样,在恩典中,原生
    的枝子也会改变嫁接过来的枝子。当我们被嫁接在基督上时,祂就会改变我们原本的枝子。当圣灵凭大能将我们栽种在基督里时,我们就会像祂,就能结出公义的果子,因着祂而荣耀神。请注意这句话,“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腓 1:11)。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与基督联合,将我们的生命接到基督里。一旦如此,你就能结出甜美可口、讨人喜欢的果子。为什么?因为它们基于两个原则,一是在基督里的生命,二是爱基督。因此,当你如此行善,无论是对神还是对人,就完全了诫命,实现了诫命的最终目的。这是从清洁的心发出的。关于这一点(如果神愿意),我将在下文中进行论述。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若不基于良善的原则,就不可能行善。

    讲道二

    “但诫命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 提摩太前书
    1:5

    合乎神诫命的每个善行都必须从美善的泉源发生,这一点我已作过说明。现在,我要谈谈这些善行的泉源,首先从经文中提到的“清洁的心”开始。“诫命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生出来的”。现在我要谈的重点,也是我要探索的问题,就是清洁的心。这段经文说,我们所尽的一切职责,若要讨神喜悦,都必须出自三个泉源,其中首要的祝福之泉就是清洁的心。
    关于“清洁的心”我要谈两点:第一,什么叫“心”;第二,什么叫心的清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颗清洁的心。
    首先,我无需花时间向你们说明“心”的含义,因为你们经常听到“心”这个词。圣经中的“心”通常是指内在的全人。有时,它是指内在的人的某些特殊能力。我们会用“心”表达理解力、意志、情感,或良心。因此,这里

    使用的“心”包含了以上所有含义,除了良心,因为这是
    善行的第二个源泉。
    这里的心是指理解力、意志和情感。事实上,凡是在人里面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他的心。然而,我不打算详细说明这些灵魂的独特能力。简言之,清洁的理解力就是能自由地远离错误,蒙神圣真理的清晰光照;清洁的意志,就是能自由地摆脱束缚,摆脱自然人的固执和悖逆,能自由地择善弃恶。清洁的情感,就是能适度地将情感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
    实际上,我要做的是对我们的心说话,在总体意义上谈 论心的清洁,因为这涉及到内在的全人。关于心灵的清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心的初次被造,第二是心的重塑。
    人被造时拥有清洁的心,再次强调,我指的是初次被造 时。因此,亚当拥有一颗清洁的心;他的理解力是清洁的,他的意志是清洁的,他的情感也是清洁的。神造他是正直的,但他失去了清洁的心,或者说失去了心灵的清洁。罪 “玷污”了他内在的全人,而作为我们的代表,他不仅使他自己,也使我们失去了清洁的心。亚当堕落后,全人类都失去了“初次被造”时清洁的心。因此,主对堕落世界的第一个控诉,就是人心的堕落和不洁。创世记 6:5 说,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即罪恶的生活)很大,终日所

    思想的尽都是恶”。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已经丧失
    了最初被造时心灵的清洁。
    这句话中有很多细节说明人心的邪恶,清楚表明人心除了恶还是恶。这里说人思想中的恶,就是他的心思意念。不是只有某个想法里有恶,每个想法都是如此;而且,这恶不是掺杂了一些善的恶,而是纯粹的恶。这样的恶中没有任何善。因此神说他们的心中“只有恶”。他们的心也不是偶尔处于这种不洁的状态,而是“持续不断地作恶”(和合本译作“尽都是恶”——译注),或者按照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每一天”,我们译为“持续不断地”。
    因此,人已经失去初次被造时清洁的心,没有人生来就 有清洁的心,也没有人生来就有比别人更不清洁的心。我们的心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毫无价值。先知在耶利米书 17:9 中也说过,人心“比万物都诡诈”。人心是世上最大的骗子。他说,人心“坏到极处”。它的恶甚至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它的恶超出了人类的认知——有谁知道呢?无论是自己看自己,还是别人看他,人都不会知道人心是多么邪恶。 我希望你们注意,先知并不是特指某些卑鄙、下贱、放荡的极恶之人,说只有他们的心才如此诡诈邪恶。他说的是普通人,他说这是他们的本性。即使有神的恩典,他们仍然会欺哄人和作恶。

    因此,我们可以引用所罗门在箴言 27:19 说的话作为结
    论(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水中照脸,彼此相符;人与人,心也相对”。对这句话中的“水”,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 解释。在此我不打算赘述。我引用这段经文只是为了说明,一个人心中有什么,另一个人心中也自然有什么。正如用 水照脸的人在水中看到的脸,正映照出他看水的脸;人与人的心也是如此。所有义人的心,所有重生之人的心,在本质上都是相互映照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敬虔之人的心,就可以知道另一个敬虔之人的心如何,尽管可能有个别的差异。同样,当我们看到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心,就可以知道另一个在相同状态下的人也拥有这样的心,全都毫无价值。所以,世上没有一个人有清洁的心。既然人失去了初次被造时清洁的心,我们就必须思考被重新塑造的清洁的心。
    经文说到的清洁的心,是一颗因恩典而被重塑的清洁的心。请注意,我说的是,这是一颗重塑的心,不是一颗修补过的心,因为修补完全没有任何作用。人心因为堕落变得支离破碎,完全无法修补,只能重新塑造。因此,清洁的心是一颗重塑的心,一颗新造的心。我们常说,一口有裂缝的钟是补不好的。你不能像修补铜锅那样,用一块铜片去修补一口钟。要修补一个有裂缝的钟,只能把它送进铸造厂,重新铸造。

    人心也确实是如此。你不能修补它,不能给它打一块补
    丁,不能像修补破旧的房子一样修补它。它必须是新造的。因此,这句经文所说的“清洁的心”在其他经文中被称为 “新造的心”,如以西结书 36:26。这不是一颗修补过的心,而是一颗新造的心。“我要除去你的石心”。以前的心是一 颗石心,它和石头一样刚硬,丝毫不会悔恨,也无温柔可 言。神说,“我要除去你的石心”,而不是说,“我要修补你的石心”。也就是说,神说我要拿走你如石头般的心,“给你一颗肉心”,也就是一颗新心。新造的心是一颗全新的心,它因着神的大能而焕然一新。我想分四点来说明。
    1.这颗清洁的心首先是因基督的宝血而被洁净,得以焕然一新。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详细论述的那样,尤其是在 9 章 22 节,“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人心首先是因着基督洁净人的宝血变为清洁。基督的宝血洗净一切罪恶。
    2.唯有基督的灵能清洁我们的心。因此,我们在彼得前
    书 1:2 中发现这两者的关联——“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 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正如我们因蒙耶稣基督的宝血所洒而得洁净,我们也藉着圣灵得成圣洁。圣灵是清洁的,祂也能洁净人。圣灵被比作水,又被比作火,因为祂能洁净人,除去渣滓和污秽,使一切变为洁净。事实上,只有基督的宝血,也就是圣灵的宝血,才能洗净人

    心中的污秽。苦难之火无法洗净人心中的污秽,地狱之火
    也烧不尽被咒诅之人心中的渣滓;惟有基督的宝血、基督的灵可以。基督的宝血做成这工,圣灵将这工有效地实施在人身上。
    3.神使用祂的圣道重塑心的清洁。神的道理洁净,就像 在火中炼过七次的银子一样。神的话语是洁净的工具,祂 常常使用这个工具清洁人心。基督在约翰福音 15:3 中说, “你们是洁净的”。他们是如何成为洁净的?“因我讲给你们的道”。更广义地说,耶稣基督“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 5:26)。用水洗净人,也就是用圣灵洗净人。但藉着什么工具呢?“藉着道”。我们的心灵得洁净,通常是藉由神的话语实现的。
    4.我们也藉着信洁净心灵(徒 15:9)。使徒说,他“并不分他们我们”,意思是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因为他们都是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神赐给人信心,这信心将基督的宝血洒在人心里,使其领受圣灵,顺服神的道和旨意,从而洁净人心。因此,人心通过这些方式重新变为清洁。这就是主题经文所说的重塑的清洁之心,它是人在神面前过圣洁、讨他喜悦之生活的泉源。
    反对意见:但有人会说:“真有人有清洁的心吗?”我们 发现在约伯记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人是什么,竟算为洁净呢?”(伯 15:14)。或者,“妇人所生的怎能洁净?”

    (伯 25:4)。所罗门在箴言 20:9 中明确指出,“谁能说,
    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从这些经文可以清楚地看出,根本没有人有清洁的心。
    回答:对于这些经文以及所有表达类似意思的经文,我
    简要地回答三点。当圣经这样说时,它教导我们的是:
    首先,没有人生来就有一颗清洁的心。
    其次,它告诉我们,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心灵洁净。第三,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颗心灵是绝
    对清洁的。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清洁的心也掺杂了许多杂质,因此,的确没有一颗清净的心,也就是说,没有一颗严格合乎律法的清洁的心。但是,因着神的恩典,成千上万的人拥有一颗诚实、清洁的心,他们的心因为福音而得洁净,神看为宝贵,并常常说喜悦他们的话。
    有人可能会说:“你告诉我们有一种心灵是因为福音而得洁净的。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因福音而得洁净的心?”
    我的回答是,虽然罪仍然住在我们里面,或者说我们仍然有内住的罪;虽然罪在我们里面伺机而动,我们的心日复一日地与其交战,有时被罪占据上风而挫败;然而,当我们的心同时具备以下三种情况时,就是因为福音而得洁净的:
    首先,我们的心不再听令于罪。
    其次,我们的心不再习惯犯罪。

    第三,我们的心不再爱慕罪。
    的确,罪藏在我们里面,伺机而动。即便是世界上心灵 最洁净的人,也不能保证他永远不被罪绊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心若因为福音而得洁净,他就不再听令于罪恶,不再持续且习惯性地犯罪,也不爱慕罪。一个心灵清洁的人可能会犯某一种罪,可以说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倾向于犯某一种罪。有时是因为他身体的特点,有时是因为他的处境和他的呼召,他常会受试探犯某种罪。义人也可能犯某种罪,某种他发现自己的心最喜欢追随的罪。大卫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称某些罪为“他的不义”,例如在诗篇 18:23,他说:“我也保守自己远离我的罪孽”,即远离最困扰他的罪。义人可能会被某种罪困扰而寝食难安,但他的心并不爱慕罪。因福音而得洁净与爱慕罪是不能共存的。清心之人不会玩弄他的罪,不会以他的罪为乐,不会连想到过去或将来的罪都感到快乐。正如他们对先知说的话: “我们今日如此,明日必更甚”。不,他不会沉迷于任何罪中之乐。因此,我的结论是,如果一个人因福音得自由,他就拥有一颗清洁的心,在以上所有层面上都从罪中得以解脱,他就是主题经文中所指的那种人,因此他所有圣洁的行为都会蒙主悦纳。关于这一点,我想就此结束简短的说明。
    下面我想谈谈这一点的应用。

    应用 1. 激励我们省察自己是否拥有这颗清洁的心。你
    们已经看到了它的重要性,那就是一切照神旨意并讨神喜悦的行动都必须从这样的心发出。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确保自己的心灵有良好的保证,即有一颗纯洁的心,以免失去一切。我们需要考虑这一点,原因如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许多人自以为拥有清洁的心,实 则不然。亚古珥有句话说:“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箴 30:12)。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洁净,却是全然不洁的。“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奥古斯丁曾提到一群自称为“纯洁派教士”(catharist)的人【源自希腊语,意为“纯洁的人”】。他们骄傲地自称“纯洁之人”,实在可憎。根据奥古斯丁对他们的了解,他们的恶并没有得洁净。不难想象,世上有多少人自以为清洁,实则不然。
    其次,有许多人不仅自以为洁净,在别人眼中也是如此,甚至在义人、虔诚人眼中也是如此。但即便在人眼中看为 清洁,他们的污秽却没有因此而得洁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看到法利赛人的虚伪时说,他们就像外表粉刷白净的坟墓,在人看来甚好,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腐烂之物。世上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看起来非常美好,就像华丽的坟墓,粉饰得金玉其表。也许他们的双手非常干净,你看不到他们做了什么恶事。也许他们的舌头非常干净,你没听过他们口出什么恶言。他们的谈吐甚至像申命记

    5:28-29 中的那些人一样,耶和华说“这百姓所说的都是”。
    神对摩西说的不是:“他们所说的都是,并且他们都如此做
    了”。事实上,他们几乎没有实践任何他们所说的话。
    许多人在别人眼中非常好,但在神眼中并非如此。神轻易就能看到这些人的不洁之处。不但如此,许多人还暴露了自己的不洁。一想到他们生命中明显的污秽,我们就可以断定他们没有一颗清洁的心。的确,有些人的罪昭然若揭,有些人的罪是明显亵渎神的,正如耶和华在耶利米书 2:34 中所说,他们的罪就在他们的衣襟上,你不需要挖地三尺就能看到。神说:“我没有暗中寻找,”也没有挖地三尺,因为他们的罪就在他们的衣襟上。
    许多人都是如此。他们的罪就在他们的衣襟上,你不需 要挖地三尺就能看到。他们生活的不洁清楚地显明他们心灵的不洁。先知弥迦在 6:11 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砝码,岂可算为清洁呢?”这样的人,我们岂可算他们为清洁呢?你认为故意欺骗他弟兄或与他打交道的人有一颗良善的心吗?因此,我们可以效法先知责问许多人。试问,满目奸淫的人,算得上清洁吗?双手沾满鲜血的人,算得上清洁吗?在家中横行霸道的人,岂可算他们为清洁吗?满口咒骂、污言秽语的人,岂可算他们为清洁吗?为什么不可?因为这些人心中的污

    秽已经满溢出来,“他们的外貌证明了他们的心;他们公然
    宣告自己的罪,如同所多玛,毫不掩饰”。
    你们看,许多人都没有清洁的心。首先是那些自以为清 洁的人,他们自视清高、自认清洁。其次是那些在他人看来是清洁的人,虽然在他人看来是这样,在主却并非如此。最后,如果你进入这个亵渎的世界,你要留意那些大肆鼓吹自己的不洁并以此为荣的人。

    清洁的心的标志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让我们来讨论,如何才能知道 谁拥有清洁的心,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因福音而得清洁的心。首先,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谁拥有清洁的心。
    首先,一个人若拥有清洁的心,他会非常清楚自己曾经拥有一颗不洁的心,正如大卫在诗篇 51:5 中所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大卫有一颗清洁的心,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心曾污秽不洁。
    其次,一个人若拥有清洁的心,会知道自己的心至今仍有许多不洁之处。一个人的心灵越清洁,就越会为自己内心的不洁而忧伤。
    第三,一个人若拥有清洁的心,会热爱一切洁净的事物。越是洁净的事物,他就越是喜爱。这就是清洁的心。保罗 在腓立比书 1:10 说要喜爱那“美好的事”,就是与众不同

    的事。也就是说,这样的事因其美好而与众不同——不仅
    是好与坏的差别,而且是好与好的差别。因为善与恶之间有本质的差别,但善与善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就像麦子和鸡冠花有差别,麦子和麦子之间也有差别。就像黄金和黄铜之间有差别,黄金和黄金之间也有差别。俄斐的金子是最纯净的金子。所以我说,心地纯洁的人喜爱一切清洁的事物,并且越是清洁的东西,他就越喜爱。这就是使徒的意思——他所喜爱的事物,不仅是有别于恶的善,而且是善中之善。如果有什么东西比另一种东西更美好,他就更喜爱它。这就是清洁的心。
    第四,一个人若拥有清洁的心,会充满清洁的思想,或者你可以确信,他不欢迎任何不洁的想法进入他的心。人若拥有清洁的心,就会用清洁的思想和美好的意念与神对话。诗篇第 10 篇说,恶人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神。他们一切所想的都没有清洁的神,或圣洁的神,也就是说,神根本不在他们的心里。因此,我们可以说,清洁的心在他一切的思想中都有神,或者说,他的思想总是围绕着神。玛拉基书 3:16 描述那些被耶和华看为宝贵的人时说,神怜悯那些敬畏祂并思念祂名的人。注意“思念他名的人”。灵性清洁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经常思想清洁的神。清洁的心
    (我认为)常常充满清洁的意念,所以你可以察验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衡量你心灵的清洁程度。

    第五,你的内心会充满清洁美好的渴慕。思想是心灵对
    各样客体和主体采取的单独的活动和表现,欲望则是某个 特殊的点。一颗清洁的心充满了美好的渴慕,特别是渴望变得更善更美,渴望更多认识神、尊崇神,享受神,渴慕追求神。这样的灵魂渴慕什么呢?就是属灵的渴望。欲望就是灵魂所渴慕的。一颗清洁的心被这些渴望充满,这就是拥有清洁的心的人最属灵的表现。人要思想他渴慕什么,想得到什么。以赛亚书 26:9 说,“我心中渴慕你”。察验你所渴慕的是什么。
    第六,如果你有这颗清洁的心,你不仅会有清洁的渴慕,也会有清洁的目标和决心。你会定意行善,并且这会坚固、安定你的心。决心是灵魂的根基。
    我们说一颗清洁的心会使人怀有清洁的决心和目标。这种决心和目标有两方面:
    第一,他定意紧紧跟随美善的事。因此,他下定决心说: “无论退后或向前,任凭风吹或平静,我定意要紧紧跟随 基督和美善的事”。使徒行传 11:23 说到那位劝勉众人的好人巴拿巴时说,“他劝勉众人,叫他们立定心志,恒久靠 主”。圣洁的目标就像粘合剂,将我们的心与主耶稣基督紧紧相连。我衷心地劝勉你们,要紧紧跟随基督。
    第二,清洁的心坚决反对一切邪恶和不洁的事。但以理
    书 1:8 描述圣徒但以理时说,他“立志不以王的膳玷污自

    己”。换句话说,他决心这样做。他实在是有一颗清洁的心,
    决心永远不玷污自己,无论是他的心还是他的生活。事实上,人若拥有这样清洁的心,都会如此立志。有时我们甚至会发现,圣徒会为他们的决心起誓。大卫说:“你公义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诗 119:106)。这的确是坚定的决心。
    第七,一个人若拥有清洁的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清洁 的目的。表明一个人心灵清洁的重要证据是他有圣洁的目标,并且他的眼神坚定。主基督说当我们有清洁的目标时,我们的眼神就会坚定。马太福音 6:22 说,“你的眼神若是坚定”(和合本译作“眼睛若瞭亮”——译注),也就是说,你若坚定、诚实、清洁地定睛于你的目的和目标,你的 “全身就光明”。一颗清洁的心所追求的不是自我,不是自己得益处,不是自我赞美,不是享乐;他所追求的乃是多人的益处,就是他所认识的人都能得到救恩的好处。他立志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并坚持到底,要藉众人高举主的名。你该察验你的目标!你的目标有多清洁,你的心就有多清洁。以上就是第一点,判断心灵是否清洁的标志。
    应用 2. 这句话可用作两方面的劝诫。
    首先,如果人真的能拥有一颗清洁的心,且这样的心如此重要,你就该好好察验自己是否拥有这样清洁的心。以上关于心灵因福音得清洁的论述及证据都可以帮助你思考

    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所有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是否
    清洁。
    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事就是洁净自己的心,但神赐给 我们极大的恩惠,就是洁净我们的心。洁净心灵是最难的工作。相对来说,洁净手是容易的,洁净舌头也是容易的,但洁净心灵是最难的。
    因此,你要察验自己的心是否清洁,因为它需要被洁净。那些心灵还处于最初自然状态的人当然需要被洁净,而处 于属灵状态的人也需要每天洁净他的心。因此我说,你们要努力洁净自己的心,因为它们需要被洁净;它们是我们身上最污秽的部分。我们的手都会沾染污秽,心灵更是如 此。
    若不洁净心灵,单单洁净双手、舌头或生活只能是徒劳。如果一个人明知道一条溪流的源头流出的是污秽不洁、有 毒的水,那么他清洁溪流的努力只能是徒劳。就是这个道 理。只有心灵变得洁净,一切才会洁净。
    我们若有清洁的心,神会赐予我们极大的尊荣。祂称那 些清心的人为朋友,非常看重他们。箴言 22:11 有这样一句话,“喜爱清心的人因他嘴上的恩言,王必与他为友”。请注意这里的清心和嘴上的恩言。他所说的“嘴上的恩言”不仅是指优美的言辞,更是指充满恩典的言语。你看,嘴上的恩言取决于心灵的清洁;智者说,心灵清洁的人说恩

    言,“王必与他为友”。毫无疑问,所罗门是指着他自己说
    这话的,他要向那些带着清洁的心灵和恩惠的嘴唇出现在
    他面前的人表明,他会与他们为友。
    对于天上的君王而言更是如此。“喜爱清心的人因他嘴上的恩言,(天上的君王)必与他为友”,所以这人将为神所悦纳。但无论这人嘴上说什么恩言,无论他的谈吐多么优美,如果他没有清洁的心灵,无论地上的君王给他什么赏赐,天上的君王都不喜悦他。
    所罗门说:“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神如此喜悦你的 心,所以说:“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箴 23:26)。这必须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呢?它不是不洁的心,不是污秽的心,不是骄傲的心,不是贪婪的心,不是恶毒的心,不是不饶恕的心;“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你归给神的心必须是洁净过、洗涤过的。或者可以这样说,“要将你的心归我”,就是神说把你的心交给我,我要洁净它,使之为圣。的确,我们可以把我们骄傲的心交给神,恳求祂使我们的心谦卑;我们决不能企图保留我们骄傲的心,并将它交给神。我们可以把不洁净的心交给神,恳求祂洁净我们的心,但我们不能隐藏我们不洁净的心,谎称我们已经把心交给了神。神所喜悦的是清洁的心。因此,基于所有这些思考,我们更应该关注心灵的清洁。

    第二个劝诫是,你若根据圣经的教导说自己已经拥有一
    颗清洁的心,你还要祷告,竭力保守你清洁的心。因为你 若仔细察验便会发现,即便是清心的人,也可能很快发现自己的心沾满了污秽。除非我们密切注意并保守心灵的清洁,否则一颗清洁的心也会变得非常污秽。所罗门在箴言 4:23 中有这样的表述,“你要竭力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你要以各样的方式殷勤地 保守你的心。
    你看,光有一颗清洁的心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保守心的
    清洁。就像房子一样,你不仅会把它打扫干净,还会不停 打扫,使它保持干净。无论一所房子多么干净,也会沾染灰尘和污垢。如果不坚持打扫,或不注意让人带进了灰尘,房子就会变脏。我们也的确需要保守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察验它们。保守我们的心很重要,因为若我们不警醒,魔 鬼就会趁虚而入。
    他要么会掳走我们的心——魔鬼会不断地试图掳走我们的心,尤其是在你们听道或履行圣职的时候。如果他能掳走你们的心,无论放弃多少身体他都不在乎。
    或者,魔鬼会往你们的心里投掷污垢,以恶引诱你们。他会试探你,把污垢扔进你的心。因此,如果你想保守心灵的洁净,就必须时刻留意魔鬼的伎俩。

    想要保守清洁的心,就必须经常洁净你们的心;因为你
    们的心会沾染污秽,所以你们也要竭尽所能(不管你们做了什么)每天察验并洁净它。
    就像一座花园,你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毫无瑕疵,看 不到一根杂草。但你必须保持下去,否则过不了多久就会杂草丛生。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假设我们已经除掉了各样的恶,但一旦我们忽略了保守它,恶的杂草还会再长出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除去我们心中的杂草,不断地洁净 我们的心。我们必须每天去到“一个泉源”,以“洗除罪恶与污秽”(亚 13:1)。我们必须不断地悔改、认罪,为罪痛哭、悔改己罪,以此来洗净我们的心灵。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你们的心若清洁,就当保守它的清洁,否则它很快就会被玷污。大卫虽有一颗清洁的心,却沾染了极大的污秽,完全不知道要如何洁净它,因此他祈求神为他造一颗清洁的心。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保守自己的心,屈服于试探而跌倒。如果你不每天打扫房屋,它们很快就会变脏,蜘蛛开始织网捕食各种昆虫。同样地,尽管你的心灵非常洁净,蜘蛛——就是情欲和败坏——也会悄悄进入你的心,在那里织网。人心若结满了蜘蛛网将是多么可悲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他们的心!如果你们想保守心的洁净,就必须每天清扫蜘蛛网和污垢。

    为了强调我的论点, 我想提出以下四点思考。我再说,
    你们要有清洁的心,并保守清洁的心。
    首先,根据诗篇18:25-26 的论述,“慈爱的人,你以慈爱 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 他”。但如果一个人不清洁,神会以清洁待他吗?不会。纵然,任凭我们如何,神始终如一,祂不可能失去他的清洁。但这句经文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心是清洁的,神就会以祂自己的清洁待我们。也就是说,祂会成就一切;祂会向我们成就祂所应许的。祂将成就我们所渴望的一切。“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诗人说,“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神知道如何以恶治恶,就是照恶人的本性击打他们,所以诗人说,“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这并不是说耶和华是乖僻或爱发怒的,而是祂会以人自己的样式来对待他。正如这节经文所说,那些非要与神摔跤的人,神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们。所以,“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
    其次,我们要保守这份清洁,如此,一切就都清洁了。 正如神会以祂的清洁待你一样,如果你是清洁的,一切就都是清洁的了。提多书 1:15 说,“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论据,敦促你保守心灵的洁净。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的人,什么都不洁净。为什么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

    呢?难道对他们来说,邪恶的行为也是洁净的吗?难道罪
    恶对他们来说也是洁净的吗?不,神不允许任何人有这样的想法。
    有些人认为这种自由代表我们的行为如何并不重要。但对于洁净的人来说,凡物都是洁净的。因为他们不会故意犯罪,自找麻烦。对洁净的人来说,凡物都是洁净的,意思是,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蒙祝福的。他们所享受的一切、神的一切命令、一切的舒适、一切的关系、一切的责任,对他们来说都是洁净的。然而保罗说:“在污秽的人,什么都不洁净”。即便是圣洁的礼仪对他们来说都不洁净。他们蒙受的呼召,尽管是真实的,也不洁净。他们在世上的巨大财富财产,对他们来说也都是不洁净的。他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方式既不洁净,也不圣洁。
    这个思考应当令人警醒:我们要看重清洁的心,因为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第三,只有清心的人才能与神相交,就是提摩太后书 2:22 所说的,“那清心祷告主的人”。唯有清心的人才能祷 告呼求神。在提摩太前书 2:8 中,使徒教导他们要举起圣洁的手(那么,“清心呼求神”的人就更当如此了)。使徒雅各劝勉信徒要亲近神,并保证神也会亲近他们,他又说: “有罪的人哪,要洁净自己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

    洁你们的心”(雅 4:8)。除非你们如此洁净你们的心,否则
    就不配与神相交、与神亲近。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神将伟大的应许赐给清心的人。这个应许包含了所有美善的事,即得见神。正如马太福音 5: 8 所说:“清心的人有福了”,他说,“因为他们必得见神”。神是灵,是看不见的,那他们怎么得见他呢?从没有人见过神,也不能见,但清心的人怎样看见他呢?为什么说他们将看见祂呢?这其实是在说,他们将会以祂为乐,将与祂有甜蜜的相交,并将登上圣山。诗篇 24:3-4 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圣)山?……就是手洁心清(的人)”。神允许他们就近祂,他们将看见神,并以祂为乐。
    最后,我想引用哈巴谷书 1:13 中先知的话作为总结。他说,神的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事实上,不洁的眼目无法得见神,因为他们的眼睛无法承受神的荣耀,无法以神为乐。他们的拦阻不但是事物的本质,还有神圣洁的律法。也就是说,假冒为善者不得来到神的面前,因为这是神圣洁的律法。另一个拦阻在于事物的本质,即神无法与他们同住,因为神的眼目“清洁,不看邪僻”,而恶人的眼目如此不洁,以至于不能得见神。
    请你认真思想,你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你有清洁的心。使徒说,清洁的心是三泉源之首,所有圣洁的行为都必须 从它们发出,而这些行为就是神的诫命的最终目的和实现。

    只有当你有这些行为时,你才会蒙悦纳。关于第一个泉源,
    即清洁的心,我要暂时搁笔。第二个泉源是良心。

    以圣洁的心去爱
    约翰‧伯尔
    (John Ball)
    内容提要:
    爱的圣洁实践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次序。
    激发爱的手段或动机。 哪些爱的实践必须回避?爱的印记或标志。

    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些情感的圣洁用途,首先从爱开始。爱是理智或感性方面首要和主要的情感。如何圣洁地实践爱?
    回答:在真理的光照下,出于信心,按照神的律法,以
    统一的次序,坚定且持续地实践一切美善之事。

    问题:为什么爱要有正确的次序?
    回答 1. 当这种情感在诚实的界限之内时,它就是活水的泉源,人类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从中发出。但是,当它像野兽一样桀骜不驯,超越理性和真理的界限时,它就会带来各种痛苦,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各种混乱。可以说,

    它能置人于死地,因为从中生发出各种惊恐、不洁、奸淫、
    淫乱、亵渎、争竞、战争、叛逆、谋杀、弑君、狠毒和暴力。此外,那些自投罗网的人将受尽它的折磨,他们的心充满了嫉妒、妒恨、忧虑、恐惧,和疯狂,反复陷入绝望的泥沼,行事为天地所不耻。
    回答 2. 爱为我们的所有其他欲望和情感制定了法则。因此,我们可以说,爱是我们的思想、言语、行动以及今生一切所为的关键和开端,所以它设定我们灵魂的基调,激发我们的渴望,使我们决心追求某些事物。爱又通过希望来强化这种愿望,燃起我们心中的火焰,进而奋起追求。无论出现任何困难,我们都不会停歇,直到战胜和克服所有障碍,我们便会感到满足和安宁。
    回答 3. 爱是一种粘合剂,使充满爱的人渴望自己与他所 爱的相连。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说:“充满爱的人热切地希望变成彼此的样子,二人便合为一”。但是,由于这种转变必要破坏他们本身的样子,所以他们努力以一种温和与诚实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缺陷,因为这不是为了破坏他们的本性,而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情感。也就是说,他们不断地交流,享受彼此的爱,并不离不弃。此外,他们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心愿、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心志,同样的喜悦,同样的厌恶,似乎是同一个灵魂存在于两个身体中。因此,人若有爱,他所喜欢的也为他所爱的人喜欢;

    他所爱的,也为他所爱的人喜爱;他所厌恶的,也为他所
    爱的人厌恶。因此,他们的心紧紧相连,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同一个目标。因为爱这种情感是为了让我们享受美好的事物,以此为满足,并且爱结出的果子能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变得更好。但要参与其中并获得这种享受,就必须将我们爱的对象与我们的爱相连,这也正是我们善待自己的方式,因此爱的本质就是促成这种联合。
    回答 4. 爱使人的心专注于爱的对象多过爱本身。因为爱
    使人的心专注于凝视它所爱的形象,并甘之如饴,没有什 么能使它更加快乐。既然人心在它最常活动的地方最能体现出它的存在,那么它与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时间就比在自己身体里的时间要多。基于这些原因,如果爱没有正确的次序,心就会被引向虚荣。但如果有合宜的引导,心就会甜蜜地与神联合。如果爱不以神为中心,这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必然会犯下属灵的奸淫罪,因为我们的心会因为一些属肉体或卑贱的快乐而远离最大的善。

    问题:激发爱心的方法或动机是什么?
    回答:激发爱心的方法或动机有很多,我们将着重于其中一点——对神的爱,它可以应用在其他处境中。

    1.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赋予并养育我们的生命。
    不需要别人教,我们天性使然。但与神相比,我们先祖身上的父爱之光就显得十分暗淡了。因为他们的身体、存留和气息都来自于神,是神使他们为人父母。祂赋予并存留他们的能力,又保护他们。唯独是祂创造了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先祖毫无功劳可言。祂塑造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先祖还不认识我们。当他们忘记我们的时候,祂日夜守护着我们。当他们和我们都熟睡的时候,祂的眼目一刻不离开我们和我们的先祖。
    2.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爱那些给我们恩惠和好处的人。但是,我们只要思想一下,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使用的感官,我们享受的生活,我们推理的智慧,我们有力的意志——都是神每日的恩赐,而且祂的手每时每刻、无时无刻、每个瞬间都在护理我们。祂是我们最大的施恩者,我们应当最爱祂。每时每刻,我们的全人——身体和灵魂,我们的气息和存留,都完全仰仗祂;每时每刻,我们都应该将自己完全奉献给祂,对祂赐予我们的恩惠心怀恩感、受其劝诫。
    3.以勇敢、正义、智慧或虔诚闻名于世的人,他们的卓越和价值使人们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认为与他们交往是一种荣耀。但是,人的价值与荣耀尊贵无始无终、无限无量的神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的能力与神的全能如

    何能比呢?他们的卑微与神至高无上的威严如何能比呢?
    他们的审慎、手段或谋略与神无穷、深不可测的智慧如何能比呢?与神的主权和尊荣相比,人的卓越不过是卑劣的附属品,同样地,对人的爱不应该与对神的爱相提并论或混为一谈。
    4.许多人被美色所迷惑,因为他们的心思和欲望更多在于他们喜欢和着迷的身体,而不是他们所拥有的身体。但是,主的美超越这种粗俗的、属世的、会朽坏的美,其程度胜过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之于海边的一粒沙子。因祂各样属性都是完全的,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缔造了祂无与伦比的和谐。任何受造之物的美都是有限的,因为这是它们的本质,而神的美则是无限的,因祂本就是无限无量的。
    5.仁慈、谦逊和良善是爱的主要动机。所有的动物,虽 然没有理性,却在爱中遵循这种普遍的本能和理性的倾向,这是神的旨意在它们心中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只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与它们的利益有关的事。但是,神就是良善,本质上没有任何限制,而其他一切事物都是有限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的。天使是良善的,因此也是可亲近的,但他只是从神那里滴下来的一滴水,其数量、程度和尺度是神的智慧所规定的,也受制于他有限的本性。神本是良善,并以良善待祂所造之物。“耶和华善待敬畏

    祂的人,和那些仰望祂怜悯的人”。以色列的神是何等善
    待清心之人啊!祂是何等慈爱,竟降卑自己,不轻看我们对祂的爱?祂的慈爱遍及祂所造的万物。谁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过太阳的光和热?又有谁不是靠着神无形的恩惠之光而存留延续其生命的呢?
    6.我们每日的生活经验可以证明,动物和人类都是贪得无厌的。但神自己就是欢乐的天堂,是乐中之乐。在祂面前有满足的喜乐,直到永远。神属灵的、真实的、有美德的、超自然的、神圣的喜乐宝藏也并非只有天上的圣徒可以享受,即使在这贫瘠的旷野,在这纷扰的世界,神也会用属灵的吗拿和使人畅快的甘泉来滋润祂的仆人。信徒们在为真理而忍受的逆境中感受到的那些令人畅快的安慰,又何尝不是干涸之地的泉水呢?一个曾热切信靠神并爱人的人,若在迫切祷告中品尝到甘甜的滋味,便意味着他将在与神的相交中蒙福,享受无限的惬意和幸福的满足。
    7.所有人都喜欢得好处,喜欢他们认为最有利可图的东 西。但神是一切良善的源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超越一切利益和有用之物。除了既不认识神也不认识自己的人,有谁不知道自己每天从神那里得到无数的帮助,得 以保存生命,并恩上加恩呢?神是万物之根、之源、之本,贯穿万物、使用万物,又超越万物。在我们的属灵生活中,圣礼是蒙恩之道,是圣洁的启示,是神给敬虔人的帮助;

    圣言是治疗灵性疾病、背负十字架和受苦时的良药,也是
    神改变、塑造我们的手段。
    8.美德和诚实会使友谊、爱情变得牢固,使人与人更加亲近。如果品德美好之人都该受到爱戴和尊敬,那么,全然良善、尊贵和威严的神又该受到怎样的爱戴呢?祂的美德远超所有优秀的美德,无论是英雄式的、超自然的还是神学的,其程度完全超越最高的美德相较于最卑劣的恶行的程度。人的本性都是罪人,但神毫无罪恶。可以说,高深的智慧离无知多远,无尽的良善离恶毒多远,祂离一切罪恶就有多远。
    9.钻石创造钻石,而爱创造爱。火将燃料转化为火,燃料又烧起更大的火。爱催生爱,被爱的人以爱回应之,使爱更加浓烈。神先爱了我们,如果我们不爱他,我们在祂面前犯了多大的过错呢?我们因祂的爱而存留,因祂的爱而得救。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从死亡中被救拔出来,成为神的儿女。神啊,祢对人在今生的爱何等伟大!因为祢深深地感动他们,将祢的恩惠浇灌在他们身上,将祢的恩典注入他们心中,以千百种外在和内在的方式搭救他们,祢对他们的爱超越一切。祢随时预备调动祢的旨意和大能满足祢忠仆的心愿。如果爱在今生就有这样的力量,我们怎能想象爱会如何感动和浇灌那些得荣耀的圣徒呢?这爱必定超越人所求所想和言语所能表达的。

    10.合一孕育爱,联合越紧密,产生的感情就越强烈。
    每个基督徒都与神紧密联合,并照着神的形象更新改变。
    11.我们唯独能用绝对的爱爱主,这也最符合我们合理的天性。因为祂的所是和话语都是首要的真理,且都是无限无量的;祂是最大的善,是唯一能带给人完全满足的爱的对象。谁能解释为何祂如此慈爱、富足、大有能力又长久忍耐,能使人完全,医治受伤的人,却甘愿降卑,接纳痛苦贫穷、忍受我们这样的罪人?
    12.人们都喜爱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带给人快乐的生 灵,相得益彰的装饰品,还有必要的商品、创新和零部件,因为每个人首先爱的是自己,然后是那些或多或少有利于自己的相关手段,其中最必要的必占据最优先的地位。但我们凡事都要倚靠神,祂的帮助是我们存留的必要条件,就像最初祂赋予我们生命一样。如果祂不支撑我们身体软弱的支柱,它们很快就会断裂、灰飞烟灭,因为它们软弱无力,除了神万能的手之外,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支撑它们。如果神不引导我们的双脚,不赋予我们有用的感官,不与我们同工,不掌管我们的舌头,不管理我们的智慧,或不改变我们的意志,我们能走什么路,能感受什么感觉,能做什么工,能说什么话,能想什么事,能许什么愿呢?
    13.人若忽略和饶恕他人给自己造成的伤害,丝毫没有
    报复的意图或计划,会极大地感动那人的心,甚至赢得他

    的心。在这一点上,没有人可以与我们的神相比,因祂白
    白赦免了我们的不义和过犯罪孽。我们每天因违背神的诫命、蔑视神的仁慈、滥用神的宽容而得罪神的时候数不胜数,谁能数算清楚呢?然而,我们在祂面前一旦承认自己有罪,祂就立时饶恕我们的过犯。祂以无人能及的忍耐等待我们的悔改,并看我们为宝贵,赐给我们内在的恩惠和外在的好处,就像祂没有被我们冒犯一样。
    14.对于那些将我们从危险中解救出来,在困难和痛苦中与我们并肩作战,并为我们承受许多错待、伤害和耻辱的人,我们会感激涕零。同样,我们在这方面也是亏欠神的。祂以最温柔的爱爱我们,并且这爱经历了考验——为了救我们脱离我们因罪所应得的灵魂和肉体的永恒刑罚,基督在灵魂和肉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15.赠送礼物或施予恩惠会大大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爱。 从赠予者来看,他可能是个伟大卓越的人,可能是陌生人,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也可能是敌人;从礼物本身来看,它可能非常珍贵,可能对于赠予者来说非常珍贵,也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很普通;从接受者来看,这个礼物可能对他大有益处,可能能使他免于大祸,也可能是特别为他准备的礼物;从赠予礼物的方式来看,赠予者可能十分爽快,可能不求回报,可能十分热情,可能不偏袒,也可能冒着危险和潜在的损失赠予礼物。这些情况大多可以在神赐给

    我们礼物的情形中找到,尤其是最宝贵的礼物——祂赐给
    我们为我们而死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

    问题:我们必须避开哪些爱的实践?
    回答 1:必须避免盲目的爱,就是与圣经的教导背道而驰,或至少没有圣经依据的虚妄的手段和自负的想法。这种爱的方向是错误的,因为它不在真理的引导之下;这种爱也是错置的,因为它的对象不能得享平安或益处。“你们为何买那不足为食物的?”(赛 55:2)。
    回答 2. 当我们看重财富、健康、荣誉、享乐、友谊、安逸和生命,甚于看重诚实、美德、虔诚和神的喜悦时,这种爱就是属肉体的,必须避开。这种堕落的情感归咎于害怕失去朋友的好感和青睐,从而回避为自己的灵魂履行一些必要的责任。贪财(还有贪图享乐)是万恶之源(提前 6:10)。爱世俗之物的人既不爱神,也不为神所爱(约一 2:15;诗 14:1;诗 52:3-4;箴 1:22;诗 58:2;利 19:17)。
    回答 3. 这种情感最臭名昭著的形式就是爱慕罪。当我们被假象迷惑时,就会犯错。当我们以恶为善时,心就扭曲了。罪会扭曲、败坏、折磨灵魂,但所有美好的渴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使灵魂变得美好和完全。当我们对邻舍的罪视而不见时,就表明我们不爱他。

    回答 4. 当我们认真地履行最基本的职责,但没有以当
    有的热情和甘心乐意的灵履行更大的职责时,这种爱就是混乱的,也是不恰当的。如果爱与其对象不相称,这种爱就是残缺的。
    回答 5. 必须避免偏袒的爱(相较于恩典的力量,这种爱 更强调人心的堕落)。偏袒的爱使人不会多走一里路履行应尽的义务,而是以尽力达成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为优先;对于同样必要且有益、优秀且使人快乐的义务却予以忽视, 因为不是我们想要做的。如果爱的实践不是统一的、普遍的、有序的、全面的、适度的,它就不是按照其真实且应有的榜样来塑造的,也不是由健全而活泼的信心所驱动的。
    回答 6. 必须避免不稳定的爱,导致这种爱的直接原因就是残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长久的友谊。那些忽近忽远、时好时坏、喜怒无常的人,只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尊重。难道神会让那些一有冒犯
    (因为他们不能忍受任何冒犯)就不再服事祂的人为祂作
    工吗?

    问题:爱的标志是什么?
    回答 1. 忧伤和喜悦是我们情感的标志,也是我们的心因其感受的对象而喜悦或痛苦的标志。如果我们不乐见福音自由地传播,或恼恨敬畏神的人兴旺,那么毫无疑问,

    我们所爱的是恶。如果我们以敬虔人受苦为乐,以亵渎之
    风的泛滥或真理的衰败为乐,就不难判断是什么情感在左右着我们。
    回答 2. 朋友之间的善恶是均等的。情感的纽带将朋友连在一起,若一个人受伤,另一个人也会感到痛苦,因此我们常常看到真朋友因失去朋友而悲伤地死去。是的,在世俗历史中,有许多人因为无法承受他们深爱之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如亚历山大的胜利足以令埃帕斯提翁(Ephestion)感到满足,埃帕斯提翁的荣耀足以令亚历山大感到欢喜。
    回答 3. 爱人之人有同样的朋友,也有同样的敌人。人 说金刚砂或磐石不仅能在它所吸附的铁上压出印记,还能 通过接触把它的能力传给其他的物品,因此与它接触过的铁就会吸附其他的铁,进而形成一条链条。同样,一个人把他的朋友介绍给他所爱的人,他所爱的人也会把他当作朋友,因此就形成了一条共同的纽带,他们愿意随时互相帮助,就像他们是一个身体上的肢体一样。因此有谚语说: “不爱我所爱的人,怎么可能爱我?”
    回答 4. 思想和言语是爱的标志,因为人渴望与其所爱之物融为一体,因此即便远隔千里,他的心也会与他所爱之物同在。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也在那里(太 6:21)。如果我们所思、所想、所学,所忧虑、所热爱、所向往的

    都是地上的财宝,我们的爱就只为了地上的事物存在;但
    如果我们思想天上的事,我们的财宝就在天上。
    回答 5. 人若在他人面前羞于做或说那些他们自认为可耻或不诚实的事或话,就是爱他人的。波斯人请他们的妻子从宴会中离席,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她们看到自己过分的行为,这是他们爱妻子的明证。因为我们羞于在我们所爱的人面前做出任何可耻的行为,因此波斯人对妻子的这种尊重和敬意是真爱的表现。
    回答 6.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朋友来检验我们的感情, 因为人与谁来往,势必会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一个恶人因另一个人的恶而爱他,或因另一个人的淫荡而愿意与他为伍。然而,人的良善,特别是神所认可、人所喜悦的良善,能使虔诚之人心意相通,因而彼此相爱、和睦共处。因此,约拿单深爱大卫、看他为宝贵,因为他看到大卫的生命充满恩典和果敢,就像他自己一样。这也使得大卫欣然接受约拿单的爱,并以相同的爱回报他和他的子孙后代。
    回答 7. 我们的眼神和动作表明我们的情感。眼睛就像一 扇玻璃窗,映出心灵的动态。我们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读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内在的情感与外在的感官紧密相连,因此人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在观察我们的人面前完美隐藏自己。